6月30日晚至7月1日上午,咸丰县遭受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因这场“定点打击”式暴雨,县城积水内涝尤为严重,大量群众被困家中。
灾难无情,一道道橙色的光,以迅雷之势,深入洪流之中。救援有爱,一位仰泳消防员,用胸膛作舟,定格温暖瞬间。
下艇入水!游进30厘米狭口
7月1日上午,位于咸丰县高乐山镇的廖家塘巷积水深度已超2米,居民被困楼内等待救援。
10时21分,前来驰援的恩施市施州大道消防救援站战斗班副班长何磊,与队友龚宇驾驶橡皮艇迅速靠近。
“单元楼门被淹得怕是只有30厘米了,怎么办?”望向积水最深的109号楼门,一向话少的龚宇着急地说。
“把艇靠稳,等着接人!”话音未落,身高1.75米的何磊已下艇入水。
因楼门顶部仅剩30厘米高、120厘米宽的狭口,楼内与楼外,危险与安全,隔着“最遥远的距离”。
游进居民被困处,需要游泳前行近10米。面对浑浊的洪流和漂来的杂物,何磊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救人!他来不及多作思考,就憋住气、闭住眼,将面部埋进洪水之中,迅速通过狭口游进单元楼。
“水很浑浊,有点苦,也有点臭。”第一次参与洪涝救援的何磊,尝到了洪水的滋味。
抱还是背?不如亮出胸膛
“消防哥哥进来了,我们有救了!”楼道内,一名4岁小男孩的童声鼓舞了现场所有人。
怎样救男孩出去?何磊脑海中闪过两个选择:抱和背。抱,意味着一只手会被占用,只能靠另一只手游出楼道;背,则需要留出背上空间,以潜泳姿势渡人。
“这两种方式要么操作难度大,要么姿势不稳定。”何磊说,“孩子不在我的视线范围内,万一他突然挣扎,肯定会掉进水里。”
很快,他想到第三种方案——仰泳,让孩子趴在他胸口,这样就能全程观察,万一有突发状况也能及时保护。
“小朋友,快爬到我身上,把我抓紧!”此时,何磊已稳稳浮仰于水面,敞开胸怀迎接小男孩。随着双腿的蹬动,他用胸口稳稳载着男孩,开始仰面朝前游去。
“水中漂着木板、鞋架,还有一个衣柜。”何磊回忆,为避免杂物撞击到小男孩,他只能用四肢和躯干筑起一道屏障,朝着狭口奋力滑行。
班长在哪?化作渡人之舟
“出来了,出来了!”
眼看男孩顺利穿过狭口,一直焦急等待的龚宇激动起来,等何磊靠近后,迅速从他怀中抱起男孩,将其安全转移至艇上,“可我再一回头,何班长却不见了。”
只见水面上,一顶红色消防头盔,再次朝着被困居民“漂”去……
半晌工夫,何磊便陆续将男孩的爷爷奶奶“挂”在自己的背上,游出狭口,成功登艇。
随后,其他5名身体强壮的被困居民借助消防工具,从二楼破门搭梯上艇。
对讲机里不断传来救援指令,何磊抹去脸上的泥水和汗水,一次又一次扎入洪流深处。近5个小时的救援,何磊和队友们将3栋楼中的数名被困居民全部安全转移。
7月2日凌晨4时,在完成清淤工作后,连续作战近20个小时的何磊和队友,在返程的车上沉沉睡着。
洪灾过后48小时,各方救援力量已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近2万人,咸丰县城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在抢险救灾的危急时刻,何磊的英勇之举显示了先锋本色,已达到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恩施市施州大道消防救援站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任世才介绍,何磊于当月月底火线入党,成为预备党员。(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孙泽宇 通讯员 李琼 任世才 徐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