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制动宝典”里的密码

来源:党员生活杂志6上
编辑:张娜
日期:2025-07-02 18:50:08

编者按:入一行精一技,孜孜不倦育匠心。

在万里铁道线上,无数铁路劳动者正以“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的匠心,诠释着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力量。本刊聚焦3名铁路一线的青年党员,他们以驰而不息的韧劲和“毫米之间见匠心、毫厘不差守安全”的精神,在专业的道路上精进前行,有的成为全国铁路技术能手,有的成为“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们用匠心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奉献,用实干传递力量,让中国速度”更安全、更有温度。

在武汉江岸车辆段铁路货车检修现场,一本蓝色笔记本在油污与铁屑间辗转十余载。纸页泛黄却字迹清晰,从制动软管更换的十一道工序,到闸瓦间隙的毫米级调整, 238页“制动宝典”里藏着制动钳工王肖的成长密码。

这位工龄12年的青年党员,以精湛的技艺和不懈的坚守,在平凡岗位上雕琢出不凡匠心。

积微成著淬匠心

2013年7月,王肖入职武汉铁路局江岸车辆段后便扎根货车检修岗位。在党员师父邓家烈严格的教导下,王肖养成了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师父传授的知识、遇到的新问题和总结的经验,都被他一一记录。

“如果没有习惯性地查看上一道工序的完成情况,就很难发现吊座前期焊接不到位,很可能造成A 类事故……”王肖将当天的货车安全隐患排查经验记在笔记本上。

12年来,王肖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下了诸如此类的工作细节与智慧。这本蓝皮笔记本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制动宝典”。

为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王肖积极投身技术比武。在备战的日子里,白天,他在纵横交错的轨道与设备间忙碌穿梭,精准且高效地完成各项检修任务。晚上,他挑,学理论知识,4000道理论试题牢记于心。实操训练近乎严苛,他反复打磨细节与动作。一次次复盘总结技巧要点,王肖一笔一画将归纳的口诀记在笔记本上。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谈及记笔记的点滴,王肖晒得黝黑的脸上泛起笑容。这本“制动宝典”助力他在技术比武中脱颖而出,从2018年首次站上全路竞技台获得制动钳工二等奖,到2024年获得全国铁路技术能手称号,小小笔记本凝聚着铁路匠人的大梦想。

师徒三代同台竞技

接力棒代代相传。如今,王肖已成长为班组里备受敬重的老师傅,悉心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徒弟。

“安全是底线,我们数万次的检修,就是为了让货车在该停的时候停,停在该停的地方。”他时常和徒弟们强调。尽管教育方式有所不同,但王肖始终坚守着一个相同的理念——守住安全底线。他要求徒弟们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反复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王肖将自己在检修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他总结出的“五部检查法”“察验三步诀”,以及改良“N字归位法”,让徒弟们在实际工作中少走弯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检修质量。

2024年,上演了师徒三代同台竞技的佳话。王肖和他的徒弟陈东、徒孙栾杰一同被选拔参加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他们因匠心传承而紧密相连。备战中,三代人相互切磋、反复练习,将“制动宝典”中的知识融会贯通。

最终,三人都在大赛中获奖。颁奖典礼上,师徒三代并肩而立, 用镜头定格下这一意义非凡的瞬间,现场参赛队员纷纷报以热烈掌声。这不仅是他们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更是一场跨越十年传承的生动见证。

一本“制动宝典”、一颗赤诚匠心,承载着王肖的心血与智慧,也见证着铁路检修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张娜 何飞 通讯员 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