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28日,李鹏辉站在人民大会堂,激动万分。作为湖北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奖代表,他坚定地说:“这个荣誉是新起点。我要以科技创新之姿,继续修好中国高铁,走交通强国之路。”
这名95后青年党员,在武汉铁路局武汉动车段担任地勤机械师, 他带领一批年轻人,承担起创新攻关和修旧利废的重担,通过攻克技术难题、实现降本增效,书写了新时代铁路工匠的新风貌。
凭一股蛮劲创佳绩
“ 我一直憋着一股劲。记得第一次参加技能比武,因为年纪小被对手轻视,我很不服气。我就是要用实力证明,年轻人的朝气和进步是无限的。”李鹏辉于2017年来到武汉动车段,以实习生的身份踏入动车运用车间。他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以期一鸣惊人。然而在2019年,他第一次参加动车组制动不缓解故障排查项目比武时,因久久未能找出故障原因遗憾离场。
“别人做得到,凭什么我做不到……”李鹏辉不气馁,次年再次备战技术比武。他每天早上五点起来背理论知识,工作时追着师父同事问,拿着图纸对照现车反复摸索。下班后捧着动车组操作手册啃,休息日更是泡在一张张电气原理图中。CRH2、CRH380系列3种车型的数百万字资料、数千张图纸,以及技术原理、电器元件位置与功能,李鹏辉烂熟于心。
2020年11月23日的比赛与他的婚期只差三天,李鹏辉“抽空”出席自己的婚礼,婚宴后便归队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获得了当年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全能第六名,被授予全路技术能手、全路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小改革里的大突破
动车组配件有保修时限,过了时限有故障也无法返厂修理,若重新购置将是一大笔费用。2021年,响应集团公司节支降耗的号召,武汉动车段启动1+N创新阵地建设。在段党委鼓励下,李鹏辉牵头成立了创新工作室,围绕动车组配件自主维修和生产难题进行创新攻关。
“刚开始,我们想着反正配件报废了,就当实验品一次次试着修复,琢磨其中的技术要点。”带着年轻人的无畏与果敢,李鹏辉开启了他的创新之路。
彼时,创新工作室只有三个人,大家因为对修理配件感兴趣而聚在一起,“我们从零开始,利用下班时间到工作室研究摸索,查阅书籍弄清原理,不断拆装废弃配件寻求突破,常常研究到凌晨,因为有了新发现而欢呼雀跃。”
李鹏辉摸着石头过河,带领团队成功攻克动车组配件自主检修难题,并按照现场需求,进行微改革、微创新。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付出,研制出动车组车门尺寸测量尺、蓄电池检测仪等21件工具工装,其中4项获得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15项获得国家新型专利,累计节约成本约857万元。
但李鹏辉并不满足于此,传统检修费时费力、资料堆积如山,如何用新技术手段辅助技术攻关?李鹏辉鼓励大家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手段,“我们要求大家使用AI、编程等技术,同时开展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这些技术能帮我们快速找到知识要点,还能用于高效教学,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团队的综合实力。”对于工作室将来的发展,李鹏辉信心满满。(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张娜 何飞 通讯员 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