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生活网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襄阳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襄阳市坚持开源节流促进增收节支实施方案》。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襄阳市财政局将学和做紧密结合,突出“规范政策”,落实“厉行节约”措施,聚焦“风险防控”,三管齐下推动学习教育见行见效,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以学习教育明规矩,推动支出政策规范再升级
襄阳市财政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严的基调、实的要求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为支出政策制定与执行立起更严标尺。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对本级出台的各类政策、文件及会议纪要进行全面清理,特别是对超时限、超标准、超财政承受能力的政策,坚决予以取消。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民生政策范围和标准,防止违规提标扩面。健全各类专项政策预算总控机制,杜绝不设支出上限的“敞口政策”。二是优化决策流程。始终坚持保障需求和规范管理并重,有针对性地摸清问题、改进工作,强化与单位对接沟通,加强重点工作调研,主动听取意见建议,找准问题和症结,促进支出政策措施更加精准有效。今年,市财政局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起草《襄阳市坚持开源节流促进增收节支实施方案》,先后5次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收到反馈意见12条并逐一采纳。三是硬化执行约束。严格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严密堵住开支漏洞。明确各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责任,确保“无预算不支出”原则的落实。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办理预算追加,对于新增的临时性、应急性、不可预见性等支出,优先通过部门预算调剂解决。规范财政暂付款管理,严格控制新增暂付款。
以学习教育促力行,推动厉行节约举措更扎实
襄阳市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重要指示精神,严守财经纪律,尽力把有限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一是刀刃向内,压降行政运行成本。印发《襄阳市财政局2025年严肃财经纪律深化过紧日子工作实施方案》,把勤俭办一切事业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切实贯彻到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对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执行的监控,对非“三公”经费科目的支付用途中包含“三公”经费关键字的支付进行冻结,并及时核实和处理监控中发现的问题,以防范无预算、超预算列支“三公”经费等问题。二是持续发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清理压缩各种福利性、普惠性、基数化奖励。严控资产更新,健全公务仓管理机制,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优先从公物仓调剂解决。严管办公场所修缮。严控一般性政务信息平台开发。不举办未列入年度计划和预算的大型会议、培训、论坛、展览等,严控重复式、任务化外出培训。预计全市压减4.8亿元,其中一般性支出2.9亿元,政府专项支出1.9亿元。三是统筹谋划,提升资产使用效能。推进年度预算资金与存量资金的有机结合,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和结转资金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对2024年部门预算单位结余结转资金逐项甄别核实,对预算单位往来账户和财政专户资金进行对账清理,收回低效无效资金。科学安排财政支出顺序,集中力量办大事。制订《襄阳市市级政府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超过规定标准配置的资产等纳入政府公物仓管理,实行统一调配、集中处置。制定市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建立国有资产出租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提高资产利用率。
以学习教育强担当,推动风险防控屏障更牢固
襄阳市财政局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中央八项规定这把作风戒尺中明确底线红线,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筑牢财政风险“防火墙”。一是日常监督抓“牢”。严格落实局内大监督机制,执行“1+9+N”制度的要求,在履行财政、财务、会计等管理职责过程中加强日常监督,并将“三公”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财经纪律有关规定追责问责,使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二是重点领域抓“紧”。聚焦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围绕政府债务管理、惠企惠民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联动开展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财经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对违规吃喝问题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坚决压实责任,让全体干部职工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三是以查促改抓“实”。按照“三年全覆盖”要求,2025年对市本级29个部门开展“过紧日子”专项监督检查。对单位经费管理、政府采购、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会议活动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处理不到位的,按照相关规定,属于财政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处罚;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按规定程序移送有权机关处理。(通讯员 付贵 胡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