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秉持“五共”理念,重点优化基层治理单元、两代表一委员“六访六促”沟通联系群众机制、平安创建“一五一十”多元共治机制、“三位一体”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机制等,把独具竹溪特色的体制机制做优做亮,变“发源地”为“制高点”,有效解决“下情上达”基层治理制约瓶颈。
背景
2022年,竹溪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首批试点县。在此之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中,历来都是“政府忙着干,群众围着看”,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干”很少。久而久之,群众习惯当一个“旁观者”和“评论者”,导致很多工作在推进中掺杂议论和质疑,往往是政府劳心费力,群众却“不甚满意”。
做法
高位谋划,强力推进。县委将共同缔造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列为全局性工作,纳入“1+N”绩效考核,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工作会商、拉练比拼、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实行“一个试点村一名县领导挂帅、一个部门包联、一个专班蹲点主抓、一套工作方案推进”的工作机制,一线式、穿透式、闭环式抓推进。
突出特色,探索创新。优化治理单元。构建村(社区)—村民小组(居民小区)—组院(楼栋)—家户贯通到底的基层治理单元体系。建设“党建+邻里中心”33个,变“陌邻”为“睦邻”,把社区建成自我服务、邻里守望、共建家园的“连心点”;在农村建设“乡村会客厅”45个、“邻里守望站”227个,把组院建成协商议事沟通、矛盾纠纷化解、便民利民服务的“承载点”。
实行联村并建。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推行“党建+农业产业链”建设,组建6个片区功能型联合党组织,建立2个产业链功能型党组织,推动187个结对帮联支部、2个友谊协作支部务实开展共建活动。创优载体强功能。全面开展“十好”村党组织创建活动,授牌“红色堡垒”党支部96个,创建党建引领村庄分类治理示范村35个。
推动基层松绑减负。制定出台《竹溪县乡村减负十条举措》,建立社区(村)工作事项准入和退出机制。发挥群团组织凝聚群众作用。县工会建设“红色驿站”50个、“职工之家”130个,团县委组建“美丽小天使”志愿服务队,推动群团组织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建立村级运管机制。建立“闲置资源库”“农资储备库”“人力资源库”“农特交易池”,把村集体资产、公共资产、闲置资产、山场资源等纳入村级运营管理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吸纳市场主体、能人大户,参与到村级运营管理公司,推动经营乡村,盘活村级资产。
建立“一线协商”机制。搭建“众人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制定“众人来商量”基本规范。建立“585”文明城市创建机制。推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585”工作法,打造“十星级”文明创建升级版。
启示
党建引领明方向。只有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组织“堡垒”,优化基层治理单元,聚集社会力量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才能把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群众参与筑基石。群众参与的广度,决定基层善治根基的深度;群众共建的合力,筑成牢不可破的基石。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才能真正把群众的需求变为政府的决策,把政府的意志变为群众的行动。
共建共治是关键。只有积极搭建多方参与、多元化解、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平台,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变政府唱“独角戏”为群众演“群英会”,才能及时解决“家里事”“邻里事”“村里事”,才能实现基层治理的管理前端化,治理前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