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实践丨开门“解题” 实干“答题”

来源:党员生活杂志2025年8月下
编辑:王晓丹
日期:2025-09-24 18:09:20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核心要义,更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关键所在。

今年以来,武汉市黄陂区坚持“民生为大”办好民生实事,开门“答题”让群众“阅卷”。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扎实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以“小切口、能办到、群众直接受益”原则,领办459个实事项目,进一步锤炼党性、转变作风,以奋斗实绩赢得群众口碑,真正用成效取信于民。

倾听民意,办法就在群众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为了吸引更多的能人返乡创业,黄陂区人社局以乡情为纽带,广邀创业代表,召开创业经验分享会。党员干部深入走访各类创业企业,走进生产车间与田间地头,广泛征集各方建议、梳理实际需求、排查突出难题,精准找到推动返乡创业工作提质增效的“金钥匙”。

一本本精心编制的《返乡创业指南》《返陂创业指引》《人才政策汇编》等资料,送到在外游子手中。这些满载诚意的“政策礼包”,以务实举措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化作牵动乡愁的纽带,持续释放着“归巢”的吸引力,让更多游子萌生回乡创业的热忱。

近年来,黄陂区成功扶持1126名创业人员开启返乡创业之路,直接带动1600余人实现本地就业。

黄陂区举行“创业企业代表”座谈会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古训深刻揭示了基层声音对于施政的重要性。在黄陂区,广大党员干部着力听民声、汇民智、下沉一线,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开展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靶向破解群众急难愁盼与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针对多个市场主体反映“准入易、准营难”的痛点,黄陂区行政审批局着力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全面打通公安、消防等5个关键部门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互认。创新构建“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并审批、一证准营”的“六个一”模式,将传统的串联审批变为高效的“主题式”并联审批,整体办理时限压缩高达85%,真正实现了秒批秒办。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发放涵盖旅馆、餐饮、文体娱乐等多个行业的《行业综合许可证》690张。

为全面提升职工互助保障水平,黄陂区总工会主动下沉企业一线走访调研,精准把握职工的切身需求,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医疗互助政策宣讲、业务专题培训等活动20余场,成功组织3.6万名职工加入医疗互助体系,党员干部以通俗易懂的解读和细致周到的指导,有效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践行宗旨,民生关切有回应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基层群众对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满怀期盼。黄陂区精准发力,着力构建以区三级医院为龙头、街(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底的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同时积极深化与省、市名院名科名医的技术协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黄陂区人民医院与武汉市中心医院携手共建29个学科,同时与同济医院、金银潭医院等组建专科医联体,实现优质资源深度联动;区内8家基层医疗机构联动,在李家集街道卫生院创新设立“联合门诊、联合病房”,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协同诊疗服务;区中医医院与市一医院等深化合作,挂牌成立武汉市普通外科知名专家服务基层团,让名医资源下沉更直接……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同民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走在一起,才能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黄陂区民政局整合资金资源,完成7家农村福利院提档升级改造,备案床位714张,供养425名老人,其中社会化老人105人,让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更具品质。

黄陂区未来海岸社区“两委”针对居民反映的“带娃不便、放学托管难”等问题,社区党支部与小区物业积极对接,整合各方资源,开办“四点半学堂”。在小区业主群招募有生活类、艺术类、运动类等特长的业主共同参与管理,让居民从“小区局外人”化身为“社区主理人”,不仅激活了居民的自治活力,更推动形成了“社区—物业—业主”三方协同新模式,让社区治理更接地气、更聚人心,赢得了辖区居民的广泛认可。

真抓实干,口碑深处见担当

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

为滋养群众精神家园、点亮多彩文化生活,姚家集街道以解放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抓手,开启了一场“治水惠民、造景润心”的实践。

工程推进中,面对河道淤塞、岸坡不稳及沿线荒地闲置等突出难题,街道干部主动靠前指挥,带领团队啃硬骨头、破攻坚点,高质量完成3.4公里河道全线清淤疏浚,让河道恢复了往日的畅通与活力。街道还积极盘活资源,组织力量对沿线堆沙地、废弃用地进行彻底清理改造,因地制宜精心打造青联村漫水河公园等4处滨水休闲小游园,成功实现“借水造景、以景惠民”。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拒当“冰箱式”干部,争当“狮子型”干部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黄陂区党员干部热气腾腾“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实际行动为全区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企业的急难愁盼,就是服务的冲锋号。为全速推进武汉皇冠幸福里食品公司投资项目落地生根,王家河街道党员干部主动把办公桌“搬”到项目一线,成立专班贴身跟进、现场办公破解难题:一边快速与原租赁方反复沟通,高效化解解约纠纷;一边逐户走访村民、召开集体议事会,耐心讲政策、算明白账,最终促成37份新流转合同顺利签订。街道全程“帮办代办”,仅用10天就打通所有关键堵点,助力企业完成全部手续线上提交,刷新了项目落地的“王家河速度”。

区城管局着力改善桥下空间环境,提高空间合理利用效率,构建“区级统筹+街乡主战+清单管理”体系,联动区交通、园林等12个区直部门下沉点位。通过建立30处点位台账,实施“一桥一策”精准攻坚,重点锁定“暴露垃圾、违规搭建、卫生死角”三类问题。整治行动中,累计出动环卫作业车辆100余台次,清除桥下空间及周边暴露垃圾50余吨,同步延伸治理周边33个老旧社区……一系列举措既擦亮了城市环境的“面子”,也做实了民生服务的“里子”。

检验党员干部作风最有力的标尺,莫过于那一件件助企纾困、惠民利民的实事是否办结办好。黄陂区的党员干部正以驰而不息的韧劲深化作风建设,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用实打实的行动回应群众期盼,以永不懈怠的姿态投身现代化强区建设,在为民造福的征程上步履坚定、接续奋斗!(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赵雯 通讯员 吴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