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市 黄石市 襄阳市 宜昌市 十堰市 荆州市 鄂州市 荆门市 黄冈市 孝感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网站logo

黄冈红安:“私人定制”红苕产才融合 释放乡村振兴活力

来源:党员生活网  日期:2021-11-26   编辑:刘志勇   字号:TT

分享到:

摘要:近年来,黄冈市红安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坚持瞄定红苕特色产业,紧盯人才建设“三个环节”,擎画产才融合新格局,为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党员生活网消息:近年来,黄冈市红安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坚持瞄定红苕特色产业,紧盯人才建设“三个环节”,擎画产才融合新格局,为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坚持自上而下“选”,高位推动红苕产业与各类人才队伍深度融合

高位谋划,立足产业选人筛人、引领产业挑人识人,积极把好产才融合第一关。

宏观上顶层设计。县委书记带头领办“实施红薯产业人才培养工程”人才项目,推进红苕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和研发人才培养,推动全县红苕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红苕产业布局,科学制定“红安县实施红薯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工作方案”,确保实现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

中观上数据统计。重点摸清红苕产业和人才队伍的数量、质量等相关数据。构筑“红苕产才数据仓”,真正做到产业和人才底数清、数据明。截至目前,红安县红苕种植面积15.6万亩,产量37万吨;共有红苕产业领军人才23人,科技研发人才18人,选聘技术指导员88人,孵化科技示范户320户,形成了一支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红苕产业人才队伍。

微观上产才招引。围绕红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着力引进一批红苕产业领军人才、科技研发人才。深入实施两个“千人计划”,强化“候鸟服务”柔性引才模式,聘请省农科院粮作所杨新笋研究员为首席红安苕产业技术发展顾问,组建了红安苕产业链专家组,成功举办“红苕产业高峰论坛”1期,红薯丰收节3期,使得“红安苕”成为该县“一县一品”和产业强县的主导产业。

坚持由内向外“育”,高效推动市场主体与平台载体相互结合

激活产才个体、市场主体、平台载体的育才培养体系,为红苕产业人才作用高效发挥提供技术支撑。

产才个体培育。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截至目前,开展培训班12期,共计培训3100人。其中培训农技人员83人,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250户,辐射带动示范户5000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95%,红苕产业节本增效提升3%,推广11项高效技术模式,带动示范主体明显增收。

市场主体孕育。加大市场主体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院校专家合作,开展新产品研发。目前,全县红苕初加工企业、深加工企业36家,开发红薯刀削面、红薯汁等红苕系列产品92种,新开发红薯素食热干面、红薯果脯等红苕加工品9种。2021年红安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阿帆”红苕热干面、“红福”系列健康旅游食品品牌的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平台载体哺育。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了红安苕组培脱毒种苗繁育中心,攻克了红安苕组培脱毒难题。全力推进县政府与省农科院签订湖北薯芋产业技术研究院协议,目前已完成了研究院及运营公司的工商注册,完成了红苕“一年两季”技术规程,已开展药用成份甘薯次生代物资源筛查以及“红安苕”与全国地标产品比较分析,促进了红苕产业的品种培优、品质提升。

坚持从硬到软“留”,高质量推动重点需求与靶向服务精准吻合

立足产才融合、产城联动发展需求,坚持双城驱动,三区协同,多点支撑发展布局。

做好硬件。积极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累计安排人才公寓450余套;新建大别山红安苕交易中心,红安苕地标优品馆、60座红苕储藏库(红薯贮藏能力达2万吨以上),建成电子商务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公共孵化中心、公共培训中心3家;拥有县乡村(社区)电商物流服务站408个,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2021年,全县红苕系列产品实现网络销售额23.2亿元。

配制固件。完善机制,制定实施了《红安县进一步推进红苕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工作方案》《黄冈市红安苕产业链实施方案》《红安县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人”和“事”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全产业链奖补、系统配套的推进红苕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

升级软件。一方面,借助红安苕产业协会、红安苕产业链联合体,在提升培训、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加强对红苕产业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服务,为红苕产业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各乡镇(场、处)成立红薯产业人才服务专班,结合“我为人才办实事”要求,切实解决红苕产业人才各类堵点、难点问题,确保他们工作舒心,学习开心,生活顺心。(通讯员 黎顺聪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