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市 黄石市 襄阳市 宜昌市 十堰市 荆州市 鄂州市 荆门市 黄冈市 孝感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网站logo

十堰张湾:“头雁”引领 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来源:党员生活网  日期:2021-04-13   编辑:刘志勇   字号:TT

分享到:

摘要:近年来,十堰市张湾区始终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来抓,以实施“头雁工程”为抓手,坚持筑巢引凤,落实从严管理,强化激励保障,着力打造一支党性强、素质优、威望高的农村干部队伍,助力乡村党组织振兴。

党员生活网消息:近年来,十堰市张湾区始终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来抓,以实施“头雁工程”为抓手,坚持筑巢引凤,落实从严管理,强化激励保障,着力打造一支党性强、素质优、威望高的农村干部队伍,助力乡村党组织振兴。

筑巢“引雁”,吸引乡土人才回归

实现乡村组织振兴,人才是关键因素,首要的就是要破除农村空心化困局,张湾区大力实施“引雁”计划,吸引乡土人才回归。

广泛动员、经常联系,建立家乡情感基础。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包联包扶作用,对在外务工经商能人、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各类农村本土人才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农村本土人才库。通过登门拜访、电话沟通、微信联络、政策宣传等方式加强联系,年底召开返乡能人座谈会、定期通报家乡发展变化情况,增强情感认同。

政策扶持、产业带动,吸引本土人才回村。把扶持创业作为吸引本土人才回归的重要手段,对回乡能人发展小水果、中药材、农家乐、电商等产业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积极动员在外务工人员、回乡人才参加“一村多”计划、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出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返乡人才队伍。

提级管理,激励厚爱,确保返乡人才留住。对回乡人才坚持区委组织部备案、乡镇街道党(工)委统筹管理,组织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村支部书记“一对一”帮扶,切实解决返乡人才创业中的困难、思想上的困惑。同时将返乡人员培养教育与发展党员、村后备干部储备结合起来,着力把返乡人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后备干部,解决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问题。全区将316名乡土人才纳入人才库管理,聘请89人担任基层产业发展顾问,从135名回乡创业人才中遴选62人纳入村后备干部管理。

规范“选雁”,选优配强两委班子

抓住村“两委”换届和主题教育的有利契机,不断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全区村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拓宽选人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行业界限,通过“留任一批中坚力量、选拔一批乡土人才、回引一批创业老板、选派一批机关干部、盘活一批现有人才”,为乡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先后选拔16名乡土人才、回引2名个体老板、选聘18名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51名各类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36人担任村书记,占51.4%。

优化干部结构。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突出政治标准、严格资格审查、规范换届程序,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目前全区村“两委”干部大专学历以上由换届前71人增加至121人,2018年换届后,全区村“两委”干部35岁以下的占33.9%,平均年龄从46.8岁降至42.1岁;大专及以上文化占36.3%,比换届前增加了50人。其中35岁以下主职干部15人,占主职总数的21.7%,大专以上学历35人,占主职总数的50.7%;“一肩挑”比例达到92.8%。

严格资格审查。建立区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联审工作制度,将全区现任村(社区)“两委”委员以及计划担任“两委”的后备人选全部作为联审对象,会同政法、纪检监察、民政、计生等部门,实行“谁审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盖章谁负责”原则,建立负面准入清单,把牢准入门槛,坚决将吃拿卡要、政治上两面派、受过刑罚、涉黑涉恶等问题的人选挡在“两委”班子门外。

持续“育雁”,培优育强干事本领

张湾区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从素质培养、待遇保障、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确保他们工作有动力、办事有能力、干事有规矩。

强化教育培训,让村干部“有能力干事”。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通过开办“流动党校”、组织“送课下乡”等形式对村干部进行全覆盖、常态化培训。先后分期分批组织100余名村主职干部赴黄冈、宜昌、襄阳、荆门等地学习考察,组织70多名村“两委”干部和合作社带头人到北京开展创业致富培训,邀请市区党校开展送课下乡43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2000余人次。依托支部书记学院建成全区党员党性教育基地,培训村“两委”干部136人。

强化政策支持,让村干部“有资源干事”。狠抓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区委整合资金近2000万元,高标准新建、改扩建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49个,全区村阵地全部达到“五务合一”综合性服务平台标准。区委出台3个含金量高的政策性文件,积极探索筑巢引凤、盘活资源、帮建带动等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全区70个村基本实现了发展有项目、收入有来源,其中有43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26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11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村集体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强化激励保障,让村干部“有动力干事”。区委、区政府将村工作经费和村干部工资纳入区财政预算,按照副乡镇长工资水平确定村主职干部报酬标准,并建立工资报酬增长机制,人均每年4万元左右,全区村干部年均报酬超过3.5万元。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和生活补贴制度,村“两委”干部全部购买了养老保险,对正常离任村主职干部发放生活补贴,支持有条件的村委缴纳“五金”,逐步解决后顾之忧。拓宽村干部成长渠道,积极支持优秀村干部参加公务员考试,打通了村干部成长的“天花板”,提高了岗位吸引力。

强化监督管理,让村干部“干事不出事”。区委组织部指导各乡镇街道制订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村干部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与评先表彰、绩效工资挂钩,促进村干部履职尽责,2018年换届以来先后处理村干部79人,调整村干部29名,其中村书记9名。全面规范村“两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村级重要事务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强化村党组织书记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等四项专项整治,确保村级“小微权力”运行规范。(通讯员 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