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市 黄石市 襄阳市 宜昌市 十堰市 荆州市 鄂州市 荆门市 黄冈市 孝感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网站logo

坚定不移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来源:湖北日报  日期:2021-02-10   编辑:黄梦田   字号:TT

分享到:

阅读提要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

共同富裕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富足,而是人民生活从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到生态的等各方面需要不断得到满足。

既要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努力把“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实现共同富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目标任务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在于找到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目标的道路,即通过建立公有制和快速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人民群众所需要的美好生活水平的共同富裕之路。只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条件。搞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剥削,消灭压迫”的口号,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闹革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我国加快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就共同富裕问题发表论述,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江泽民同志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胡锦涛同志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化了对共同富裕的认识,提出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和共享发展的理念,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正是在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形成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律性认识。

推进共同富裕建设是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道路,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历史地看,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实施鼓励部分人、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使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这种局面至今未能根本扭转。如果说,此前发展差距、贫富差距扩大主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规律和国情特征使然,那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就必须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从多个层面把握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通俗地讲,所谓共同富裕,就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根本目标。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可见,共同富裕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快速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线和红线。

共同富裕是人民生活各方面从低水平到高层次的全面富裕。共同富裕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富足,而是人民生活从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到生态的等各方面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从贫穷—温饱—全面小康—富裕—高层次富裕的发展过程。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看,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既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标志,也是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生态环境质量的良好、人自身素质的提高等各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才构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

共同富裕是有差别的普遍富裕。“共同”用以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是相对于两极分化现象而言的;“富裕”则是用来表明生活丰裕的程度,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也就是说,共同富裕是在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基础上的普遍富裕。必须厘清,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平均富裕,而是有差别的富裕。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因其素质及对社会贡献不同,在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上有多寡之分是一种无法避免的必然现象。历史经验证明,搞平均主义必然缺乏效率,无法带来共同富裕。只有承认富裕程度上的一定的差别性,才能调动和激发相关各方人群的积极性,从而为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富裕创造条件。

共同富裕是分阶段逐步实现的渐进富裕。我们党一直强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要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只能一个一个目标地实现。在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让人民过上温饱不愁的小康生活,然后更好满足人民对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需要,进而才谈得上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从横向看,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分阶段进行。因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个人之间的发展差距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必然存在部分先发展先富起来、部分后发展后富起来,最后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富的不同阶段,这是客观规律。

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缩小发展差距、分配差距基础上的全民富裕。在区域发展方面,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得更快一些,争取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又加大对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使之尽快赶上国家发展进程,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在城乡发展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条短腿,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在收入分配方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兼顾效率与公平,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又发挥政府调节作用,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等收入分配合理化,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让共同富裕在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充分展示出来

现阶段,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实践,不断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共同富裕持续地、更加充分地体现在全体人民的现实生活之中。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发展质量不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努力提高共享发展水平。共享发展理念强调的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既要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努力把“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当前,要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健全重大疫情和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加强初次分配调控。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多劳多得原则,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健全企业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创新最低工资制,提高劳动者劳动报酬水平,解决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偏低问题;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使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创新要素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要加强再分配调节。强化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按照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改革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合理调节城乡、区域、行业及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第三次分配作用,大力发展慈善、捐助等社会公益事业,有效缓解贫富悬殊代际传递和社会阶层分化问题。要加强分配秩序整治。加快规范隐性收入,着力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促进收入分配合理化规范化有序化,让收入所得建立在公平竞争、要素贡献基础之上。

(作者:肖玉明;作者单位:湖北省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