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市 黄石市 襄阳市 宜昌市 十堰市 荆州市 鄂州市 荆门市 黄冈市 孝感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网站logo

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朝阳产业”优势

来源:湖北日报  日期:2020-11-24   编辑:黄梦田   字号:TT

分享到:

摘要:湖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十四五”时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补齐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湖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十四五”时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补齐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十三五”以来,湖北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95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779亿元,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2.92%提高到2018年的4.24%;动漫游戏、文化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武汉被评为2017年度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武汉、宜昌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武昌区作为全国4个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地区之一,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9年全省文化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9.6%,比上年同期提升12.3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湖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短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前仅处于国内中等水平;全省规上文化企业数量偏少,效益不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武汉市文化产业规模占全省54%以上,宜昌、襄阳文化产业规模在全省分别位列第二、第三,但均不到武汉的1/5;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不够,特色品牌不突出,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当前,我省文化产业逐步呈现出跨越式、集聚化、数字化、融合式、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我们要把握机遇,把我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化文化产业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进一步放宽对文化企业资质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条件,改进审批管理方式。推进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全面落实,加强反垄断执法和垄断行业监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对产品版权、商标权和名称权等的综合保护力度。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企业的服务,对签订的项目加强跟踪督办,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文化产业项目招得进来、落得了地。创新监管方式,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强化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在财政政策方面,发挥各级财政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项目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重点扶持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工程、具有示范性或导向性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项目等。在税收政策方面,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经营性文化企业所得税、文化产品出口、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等优惠政策,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办事效率。鼓励文化企业以短期租赁方式使用土地,鼓励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房产兴办文化产业园。

加强文化市场信用建设。依托省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北),完善文化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开展文化企业诚信承诺活动,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落实《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制度》和“双公示”制度,探索开展文化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定期公布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主体黑名单、警示名单,实现与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部门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大幅增加违法违规成本,对严重失信主体实行行业限期禁入等限制性措施。

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积极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总结推广武汉、宜昌国家文化消费试点经验,创新文化消费补贴方式。合理布局文化消费场所,提供有效覆盖、方便快捷的文化消费设施与服务。促进汉绣、楚式漆器、三国主题、荆楚主题的文创产品进超市、商场和景区。发挥会展的消费拉动作用,探索开展城乡居民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鼓励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刺激撬动大众文化消费。

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借鉴上海、北京、广东等兄弟省市经验,依托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设立湖北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文化产业。支持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做大做强,推动文化产权市场创新发展。建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文化产业重点领域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融券、中期票据等进行融资。

强化文化产业人才支撑。着力引进高层次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文化名家和领军团队来鄂创业。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文化企业以知识产权、技术要素入股等方式,加大对骨干人才的激励力度。支持文化企业设立培训机构,培养一批文化产业技能型人才。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和保障体系,鼓励大学生留鄂创新创业,聚集基础性文化产业人才。依托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文化企业,建立文化产业智库,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智力支持。

创新文化安全管理机制。文化产业既有市场属性,又有意识形态属性。对于文化产业依法在关键环节保留准入限制,同时对相关准入事项进行科学评估。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安全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提升国家文化安全保障能力,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作者:赵善梅 罗志东;作者单位:湖北省宏观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