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市 黄石市 襄阳市 宜昌市 十堰市 荆州市 鄂州市 荆门市 黄冈市 孝感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网站logo

村村发展有新路 户户小康奔头足 解码江夏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楚天都市报  日期:2020-10-28   编辑:黄梦田   字号:TT

分享到:

摘要:在建设美丽乡村之路上,江夏的乡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抓手,因地制宜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吃农家菜、听农家曲、住农家屋、品农家乐,如今,一个个美丽乡村正在江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新农村青翠欲滴的茶叶

海洋村老宅民房换新颜

青春村麻城海美丽乡村

南北融合,城乡互补,打造生态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武汉市江夏从“绿水青山”中开辟出一条精准脱贫、富民强村路。在2018年底,全区4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在建设美丽乡村之路上,江夏的乡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抓手,因地制宜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吃农家菜、听农家曲、住农家屋、品农家乐,如今,一个个美丽乡村正在江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安山街

花开十二湾 月月有花香

时令已入深秋,天朗气清,安山街青春村道路两旁的秋菊次第绽放,远处张郑湖吹来的风令人沉醉,行走在宽敞的柏油马路上,好似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惬意。

春赏樱、夏观荷、秋打卡枫林、冬踏雪寻梅。在青春村和相邻的余咀村,一年四季,都可以闻到不同的花香。

2018年前后,安山街道鼓励能人回乡二次创业,从青春村走出去的能人敖进,回乡流转本村土地5000亩,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参与并出资麻城海美丽乡村建设。

余咀村回乡能人余厚继,回乡流转本村土地860亩,计划投资3亿元打造鱼文化主题公园。

“我们村里还有个教授村。”最近,余咀村回乡能人曾祥洪正忙着将新屋曾湾的几栋民房升级改造成共享民宿。前期,安山街通过推介美丽乡村,吸引了来自同济、协和医院十余名教授来此租赁空置农房,打造康养基地,于是就有了“教授村”的称谓。同时,他还要接待来村湾的投资考察团。

能人回乡给村湾及村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两个村携手打造的“飞花十二湾”景区,让村湾月月有花香,处处是美景。

“给樱花树浇浇水,每年纯收入就有2万余元。”村民陈宏光说,还有土地流转也有一部分可观收入。青春村党支部书记余先兵告诉记者,村里一共有153亩樱花,每年吸引近5千市民游客游玩。

村民空置民房较多,不少武汉市民选择在这里租房子住下来。武汉市民陈大姐在大屋余湾租房住了一年多了,她种了两亩莲蓬和绿色蔬菜。休养、种田,“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湖泗街

竹间掩桃源 老宅焕新生

从湖泗老街出发,沿着007县道,穿过葱郁山林,经一段蜿蜒的无名乡道后,一片“世外桃源”景象豁然于眼前。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潜笔下的桃花源好似就在眼前,只见三五农人正往来种作,秋阳下,田园犬不理外人,只顾痴睡。农房前,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缘林荫小道向深处而行,蓝白晴空下、竹林绿荫旁,一栋栋由村民的老房改造而成,与山村自然完美融合的,具有北欧和田园风格相交设计风格的民宿掩藏其中。

红色砖房喜庆怀旧,黄色砖房古朴厚重,青色砖房古老大气。“这些都是村民以前的老房子改造成的。项目还吸引多名有志青年返乡创业。”该村村民杨文俊说。

杨文俊是村里的返乡能人,他的叔叔杨驰升是海洋村杨由盅湾、夏公绰湾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投资人。2015年,为反哺家乡,杨驰升先后投资近5000万元用于改变村湾环境和流转5000亩土地进行农业开发。

目前这里已经形成了百亩玉兰基地、百亩稻虾基地、百亩养殖基地、有机蔬菜大棚及无公害果园,以及供游客体验的森林SPA等。

“它是江夏临界的边缘、偏僻的山坳应该是梦的摇篮,星星会说话,月亮会唱歌。”作家郑新芳形容道,这里“有新有旧,有近代有远古……让你思维跳跃,恍惚梦境。”

法泗街

领头雁摘帽有方 大路村人走“大路”

“我用‘三甜’来形容现在的好生活:收入甜、生活甜、心里甜。”今年66岁的法泗街大路村村民蔡崇海笑着说,“住的是大洋房,走的是沥青路,照明有路灯,我们就是乡下的‘城里人’。”

大路村地处武汉最南端,邻近咸宁市嘉鱼县。曾几何时,一直戴着“贫困村”“空心村”的帽子。

改变发生在2011年,在外经商的胡涛当选为大路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他回忆,当时村里可用三个一百形容:村集体负债100多万元、有贫苦户100多户、矛盾有100多个。

新成立的村两委班子秉承“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的原则,大路村紧锣密鼓开展新农村中心村建设。

村湾道路统一规划布局,全面硬化、绿化,10公里的循环路延伸到村湾各角落。通过“迁村腾地”,分散在各村湾的村民住进了集中安置的洋房,建幼儿园、卫生院、超市商场,建公园广场,让村民享受城市的生活风尚。

在产业发展上,大路村通过联盟方式,将大路、珠琳、联盟、石岭等4个村2万多亩土地,统一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园区。

7000亩籽莲、优质稻基地,1000亩水果基地,700亩蔬菜基地,3000亩栀子花基地,800亩景观苗木基地。生态特色农业从蓝图变成现实。

如今,大路村实现从“空心村”到“明星村”的蝶变,跻身湖北省宜居村庄,入选2020年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范例。

每天傍晚,是大路村人最美好的时光。日落时分,音乐响起,大伙儿相聚9000平方米村民文化广场,跳起欢快的广场舞,尽情享受着秋风沉醉的夜晚。

乌龙泉街

“湖南棚子”涅槃凤凰湾 四村联盟携创茗泉谷

粉墙黛瓦外,红透了的秋柿挂满枝头,收割后的稻田里已露出新芽。漫步于乌龙泉街四一村凤凰湾,会让人忘却许多烦忧。

这个远近闻名的美丽村湾,曾是迁居者聚集的草棚。“凤凰湾”的蝶变过程,是四一村乡村振兴探索的一个缩影。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20多名从湖南来的移民迁居此地,由于当时他们住在“清一色”的草棚内,“湖南棚子”因此得名。

随着政策指引,加之村民辛勤劳动,白墙蓝瓦的房屋替代了草棚,柏油路替代了泥洼道。

近些年,政府牵线搭桥,村里拥有了茶场、生物肥厂、农机造船厂等企业,去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4万元,村民收入不断攀升,“湖南棚子”实现了凤凰涅槃。

同样的变化也在相邻的新农村村发生着。2011年,企业家李治龙就任新农村村书记,他流转土地400亩,打造集采摘垂钓、农俗体验等为一体的生态农庄,一天可接待食宿300人次。

“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20余万元。”李治龙说:“现在村民家家都盖了新楼房,八成农户买了小轿车。”

今年4月,乌龙泉街打破传统行政区划,联合新农村村、新生活村、四一村、群建村,创建茗泉谷四村联盟都市农业产业园,打造都市田园综合体先行示范区。

“从产业、环境、土地、基础设施等角度,整体规划、整合资金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乌龙泉街党工委副书记熊彦说。(楚天都市报记者 陆缘 摄影:邹斌 通讯员 王夫之 刘龙腾 王玉雪 董小蓓 但念 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