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市 黄石市 襄阳市 宜昌市 十堰市 荆州市 鄂州市 荆门市 黄冈市 孝感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网站logo

与时俱进谋“三农”——宜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启示录

来源:湖北日报  日期:2020-10-26   编辑:黄梦田   字号:TT

分享到:

摘要:如何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迈进?怎样与时俱进谋“三农”?宜昌做法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晨曦下的青岗岭生态茶园绿意盎然。 (李理 摄)

农业机械化收割。

乡村新风貌。

鱼米之乡。

先看一组数据——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438.1亿元,增速3.6%;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58家,实现加工产值1034.6亿元;

涉农电商主体超过4600家,乡村旅游经济收入达到398.8亿元;

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60个、市级示范村21个……

2019年,宜昌以这串靓丽的数字,诠释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巨变。变化的背后,是宜昌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一以贯之的路径遵循。

如何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迈进?怎样与时俱进谋“三农”?宜昌做法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全局谋划 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

时间倒回到2019年7月4日。

宜昌市编制完成《宜昌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响亮提出“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把宜昌建成乡村振兴先行区”。

规划提出,到2020年,宜昌建成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22年,实现高质量小康,乡村振兴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明确具体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全面启动县域村庄分类和美丽乡村示范村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工作,首批81个示范村全部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宜昌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3个、示范镇30个、示范村300个”,争当全省乡村振兴排头兵的奋斗目标。《中共宜昌市委、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补上“三农”领域短板决胜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支持县市区先行先试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圈、片、带”,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玉双乡村振兴示范区”、榛子——黄粮乡村振兴试验区、沿头溪流域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宜昌提出打造长江中上游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田园综合体等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重点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农旅融合产业链、农村电商物流产业链、农业科技和生产服务四条“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宜昌“橘谷”、三峡“茶谷”、优质“粮仓”、高山“原味”、特色“种源”等五大优势产业谷。

政策上真重视,资金上真投入。宜昌建立健全“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加强财政支农力度。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谋划“十四五”农业农村重点项目,拟争取国家、省支持的重大项目8大类81个,总投资741.6亿元。

夯实主体责任,坚持高位推进。宜昌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市直部门一把手担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和责任人,各级党委书记齐抓乡村振兴;制定实施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将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纳入了宜昌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的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考核督办。

启示 宜昌乡村振兴思路新、力度大、效果好,关键在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动。宜昌从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坚持书记抓书记,倡导敢抓“三农”、大抓“三农”、善抓“三农”,锲而不舍把乡村振兴战略推向深入。

绿色发展 好生态也是生产力

春夏之交,长江宜昌段,屡屡跃出江面的江豚惹得人们频频按快门。“水质变好了,成群的江豚回来了。”

宜昌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特色农业大市,柑橘产量全国市州最大,茶叶综合效益全省领先,高山蔬菜全国知名,鲟鱼产量全国市州最多……不过,农业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经营粗放等问题不容忽视。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0%,生态保护、农民增收的任务更艰巨。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面临“两难”,乡村如何实现全面振兴?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宜昌提出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外修生态、内修人文”,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绿色转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增加含“绿”量。宜昌重点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行动,巩固江河湖库围栏围网拆除成果,推广绿色健康生态的农业种养模式,不断增加农业的含“绿”量。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零增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5%、82.2%、95.5%,夷陵区成为第一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增加科技含量。宜昌围绕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持续开展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国家、省重点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业首席专家制、特聘农技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及基层农技体系,切实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特色创新突破。宜昌围绕良种、良田、良肥、良品、良法、良心“六良”,持续推进柑、茶、菜、畜、渔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加快中药材、小水果、食用菌、中蜂等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质效,变“特”为“强”。

宜昌水系发达,拥有流域面积30公里以上河流183条,总长达5070公里。如何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宜昌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整治河湖“四乱”825个,长江宜昌段2019年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为近年来最好水平;探索民间河湖长工作机制。2020年9月,水利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印发通报,宜昌陈光文荣获“民间河湖卫士”称号;全国首个国际小水电绿色发展示范基地花落宜昌兴山县;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经验荣获第二届湖北改革奖;枝江金湖获评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2020年5月,国务院印发激励通报,宜昌市成为全省唯一、全国10个河湖长制工作激励市州之一。

启示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发挥好生态环境治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留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坚决打好开门见山“第一仗”,让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不失时机地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放大优势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宜昌之美,美在山水。

数据显示,宜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98%。如何放大山水自然资源?宜昌扬长避短,在优势资源上做足文章。

兴山县高桥乡大槽村原是一个高山村,多年来,藏在深山无人识。“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对河喊得应,来回一天多。”农产品没销路,百姓没出路。当地人靠种玉米、土豆、红薯自给自足。

茫茫大山阻隔了村民发展的脚步,却在以另一种形式“补偿”他们。这里毗邻宜昌最高峰——海拔2427米的仙女山,平均海拔1200米,夏季最高温仅23℃左右,避暑条件优越;贺龙曾在此建立“巴兴归”革命根据地,是全国最早的苏维埃革命根据地之一。

绿色资源叠加红色基因,造就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2018年,宜昌和兴山两级政府接续发力,累计筹资1785万元,打通了40公里水泥路。一路通,焕新颜。如今,这条路沿线引进6家市场主体,带动建成100亩冬桃基地、120亩中药材基地、500亩核桃基地,兴起民宿、农家乐近30家。2019年,大槽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多元,达到14997元,是5年前的3倍多。

大槽村的变化只是宜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巨变的一个窗口。宜昌通过发掘自身资源,放大优势资源,让美丽乡村承载美丽乡愁,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远安县通过200公里的“景观大道”串联,将全县勾勒成一幅美景,举办嫘祖节、帐篷音乐节、汽车场地越野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休闲需求。

夷陵区精心打造分乡“农业田园游”、百里荒“度假体验游”、小鸦路“户外休闲游”、宜巴线“奇石观赏游”、黄柏河“氧吧健康游”、宜大路“茶乡观光游”六条精品休闲旅游线路。

枝江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迅速崛起,形成安福桃缘、东方年华田园综合体、步步升布鞋文化村等代表性生态旅游区,统筹推进3A级景区村庄创建,形成“串联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景”的发展格局。

据统计,宜昌去年全年乡村旅游经济收入达到398.8亿元。

启示 农村山清水秀,最不缺的是资源,缺的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和方法。实践证明,解放思想的力度决定着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广度和发展的速度;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大胆改革创新,要跳出农村看农村,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市场的思维经营农业,用创新的办法发展农业。

党建铸魂 1607个基层组织释放强磁力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2010年,当阳市草埠湖镇楚湖村党支部书记邢汉生,率领大伙成立褚家湖粮食专业合作社,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

如今,该合作社已吸纳社员198人,托管土地近1.5万亩,流转和入股土地7000多亩。作为第一批社员,汤在胜出资20万元入股。“2019年,合作社销售收入1.4亿元,社员人均收入5万元。”邢汉生说。

组织领路,百姓致富。近年来,宜昌推进基层党建“三在工程”——让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中、让群众生活在集体中、让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全市1607个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强支部堡垒,引领乡村振兴。

在宜都弭水桥村,村党总支书记刘大卫一上任,就定下五个规矩:坚持每户必访、群众有事半小时到现场、执行政策一碗水端平、第一时间抓落实、公家的钱不乱花。2014年以来,该支部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外来投资5000万元建起国家4A级景区三峡九凤谷,带动700多名村民吃上旅游饭。

在夷陵区许家冲村,每名党员的家门口都贴着一份不到100字的《党员公约》,涵盖了遵守村规民约、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勤劳致富、带头发展产业、带头移风易俗、坚持服务为民等多项内容,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还便于传唱。这个曾经的“上访村”“扯皮村”,如今变成远近闻名“乡村治理示范村”。

在长阳璞岭村,村支部带领村民发展茶、药、果、草四大主导产业,让一个偏远穷山村变成宜昌市文明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村子富了,党支部的分量重了。为不缺席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老党员张登明清晨6点出门,走几小时山路赶到村委会。“村里带领我们致富,我们当然要积极参加村支部活动。”张登明说。

“山大人稀变宝地,高山药材梯连梯,中山茶叶绿挨绿,洋房楼房栋栋起,网线有线传信息,群众生活好欢喜……”夜幕降临,璞岭村百姓大舞台前灯火璀璨,山里人跳着广场舞,在歌声中体味着幸福日子。

启示 宜昌创新党建载体,让基层党建深入群众、融入发展、提升服务,极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带动力。经验表明,基层党建要创新载体、抓手,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让村级抓振兴更“硬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