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市 黄石市 襄阳市 宜昌市 十堰市 荆州市 鄂州市 荆门市 黄冈市 孝感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网站logo

神农架深处的邵定春

来源:党员生活微信  日期:2020-09-28   编辑:肖晗   字号:TT

分享到: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年前,从伐木工变为护林员,他放下油锯和斧头,开始保护起绿水青山……

640.webp_副本

20年间,林场的一草一木,神农架的青山绿水,见证了他在此挥洒的汗水和初心不改……

20年间,从普通护林员,到省优秀共产党员,再到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组建劳模工作室,荣誉加身,邵定春还是“过的就”(一如既往)……

飞越半个湖北,来到湖北最西端的神农架,我们在大山深处的林区林业管理局红坪林场铁厂河管理所,见到了邵定春。

640.webp (1)_副本

邵定春,神农架林区红坪林场铁厂河管理所支部书记、所长兼护林员。他扎根林业基层30余年,凭着对绿水青山的无限挚爱,几十年如一日地精心守护9.5万亩森林,先后获得“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劳动模范”以及神农架林区“道德楷模”“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护林员”等荣誉称号。他是神农架大森林、华中生态屏障众多守护神中的典型代表,为守护生态资源、巩固生态成果付出艰辛的努力。《党员生活》2020年第10期·上封面人物。

20年,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

为了保护生态,2000年3月,神农架林区在全省率先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也是在那一年,面对着光秃秃的山岗,邵定春放下了锯子和斧头,开始了他的护林生涯。

640.webp (2)_副本

“房屋全黑,被柴火烧的,四处漏风与老鼠共居一室。”回忆起20年前租住村民房屋开展工作的情景,邵定春感慨万千。2000年4月,他接受组织安排,正式作为一名护林人,来到红坪林场担任铁厂河管理所所长兼支部书记。

“刚来时就我一个人。”邵定春花了5个月时间,硬生生地把95000亩管辖区内的山场给“啃”了一遍,不论山地峡谷,他一处也没漏下。等到了9月份,组织派来了几位护林员,管理所的工作终于走上正轨。

邵定春的工作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管理所,“除了大雨大雪等极端天气(会休息)外,他把所当成了家”。

640.webp (3)_副本

2003年,管理所队员们终于结束了租房的日子。在林区管理局的统筹安排下,林场选址筹措资金设所建站,统一建设了标准管护用房,改善了工作生活条件。湘江河护林站站长、护林员徐卫平也是那个时候加入到管理所队伍中来的。1991年就已经在林业系统工作的徐卫平也是一位老林业人了。 

“天刚刚麻麻亮就必须起来,带着我们穿越无人区、巡远山都是家常便饭。”徐卫平笑着说起当时的场景。这笑容的背后,是护林工作不为人知的危险。管理所新上任的所长王成还记得自己刚刚开始护林时,就有女同志不慎摔入山崖,跌成重伤。“没有防护,走的路线又多半在没有防护的陡坡边,大小事故其实很多。”

那时,林场刚刚结束“木材经济”,队员们工资低,一个月只有一两百块。邵定春凡事都带头干,给所里8个员工安排工作的时候,最繁琐、最困难的路线都是他带头顶在最前面。

640.webp (4)_副本

辛苦的背后,是对乱砍乱伐的有力震慑。“2003年的时候,偷偷砍树的现象还比较多。我们在巡护中给予重点关注。记得有一天巡护的时候听到锯子的声音,我们顺着砍伐的踪迹逮住了对方,扭送给公安机关。”

2013年,管理所迎来了大改造,“用上了水砖(钢筋水泥),比过去好多了”。2014年,又进行了一室一厅改造,管理所加装了热水器、空调,通了网线,配备了生活设施设备,环境更好了。

2017年10月,时任东沟管理所大沟站的站长王成被调到所里。面对当时已是神农架林业系统的“传奇”邵定春,他十分敬佩。所里的年轻护林员向铭也深有同感:“那边的绿化,土都是我们一点点挑上来垒好的;绿植都是我们一颗颗种下的;蜂箱里的蜜蜂也是邵所长带着我们一起养的”。

20年,把带头担当刻进了骨子里

“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水更急。”这是徐卫平对邵定春的评价。当年,人过中年的邵定春接过护林任务,成为铁厂河管理所所长、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0年。

谈到这位老所长的退休,硬汉徐卫平眼睛红了。“8月初,邵所长接到林区电话,说他可以退休了,要他办手续。”徐卫平正准备恭喜他,只听邵定春回复道:“抚育工作还没搞完,大家也信任我让我领头,那我一定把手头这个工作搞好再走。”此时,林场正集合多个管理所的力量,开展森林抚育工作,邵定春被大家一致推选为工作队长。他放不下这项工作和大家的信任,决定干完再退休。

640.webp (5)_副本

“大型联合攻坚活动里,大家都服他。” 20年的所长生涯,邵定春总会把包含陡坡、尖锐山岩的部分安排给自己,把带头担当写在了骨子里。论所站情况,铁厂河所面积最大、战线最长、情况最复杂;论个人管护面积,他的片区位置最偏远、管护面积最大、居住的“插花户(住在国有林场中,耕种的土地和所拥有的林子被林场包围的农户)”最多,邵定春没有丝毫埋怨。

走完一条管护线路,他往往是天不亮就出门,黑透了才下山,饿了只能吃干粮,渴了就喝山泉水,赶不回来就在农家借宿。一年300天以上都在野外巡护,每年步行约6000余公里,一年要走坏起码6双鞋,双脚成了“量天尺”,脑子也成了“活地图”。

“活地图”不是一天养成的。“我也曾经迷过路。”邵定春回忆道,当时在管理所下辖的三角架这个地方,有一处位置还探的不是特别清楚。“吃这口饭就必须把每一处都搞到位,不巧的是一到那里就起了雾,又下起雨,手上也不像现在有可以定位的工具,心里着实有点慌。不得已,我参照老经验,爬到树上望起了山势,终于心里有了点数。”这次经历让邵定春也印象深刻。

640.webp (6)_副本

作为管理所所长,邵定春把护林任务装在心里,落在脚下;作为支部书记,他更是把党员带头践行到了巡山护林中。他首创将党小组建在巡护线路上,把“主题党日”活动搬到了森林抚育现场,坚持党建全过程管理,让党员干部职工在学中干、干中学,既锻炼了林业人艰苦奋斗的意志,又规范落实了“规定+特色”。

邵定春还带头组建了党员“远山巡护队”,由党员带头,开展远山巡护。他们一出发就是几天,背着帐篷,带着书本,住在山上、学在山上,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很多普通职工自觉加入了巡护队,解决了远山巡护的难题。

虽然即将退休,邵定春依然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走在队伍的第一位。“我没觉得有多么苦,已经很满足了。”他带着笑容说道。几年前,林场领导考虑到他年纪较大,又长期工作在深山一线,准备将他调到相对较轻松的防火检查站工作。邵定春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到领导沟通,认为还有同志比他更困难,更需要组织照顾,坚持把这一机会让给他人。

640.webp (7)_副本

邵定春也有遗憾,“挺对不起父母、老婆和孩子”。忙于工作的他,很少顾上家里的情况。“一年到头很难见上几面,不生病都能很难看到父亲回来。”提起邵定春,他的儿子、目前同样在神农架林业系统工作的邵荣虎也是又爱又“恨”。在回来前,邵荣虎已经在武汉一个工厂当上了副班长,要负责管理三四十人,厂里的领导也对他也非常器重。“但最后还是决定回来,通过考试后我被安排到六峡水护林站做护林员。”

当时,六峡水护林站是红花果林场的一个偏僻小站,连邵荣虎在内也只有3个人。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枯燥,让他也产生了动摇,“但别人一听我是邵定春的儿子,都会很尊敬,我也不能丢脸”。

20年,最舍不得他的,还是村民

说起邵定春,附近温水村村民周宗宪满满的不舍。“我们可是有20年的交情了,天天上山,除了下暴雨暴雪就没见他休息回过家。”说起邵定春的敬业精神,周宗宪满是佩服。

“原来,很多村民还是老观念,乱砍乱伐的情况不时发生。山上这里黄、那里秃,和现在的绿水青山完全不能比,我们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为了尽快扭转这种风气,邵定春加强了巡护强度,基本上天天都带着护林队在山里转悠。那时,他就养成了巡护走在队伍第一位的习惯,而这个第一的位置,一走就是20年,从没变过。

640.webp (8)_副本

“还记得那是2008年大雪封山前最后一次巡护,山路太窄,又有着积雪,一不小心我就往山下滑去。”回忆起山间的陡坡,徐卫平到现在还心有余悸。“走在前面的邵所长回头一把兜住了我,让我没有彻底滑下去。”

护林员向铭刚来所里时,按照“老传统”,57岁的邵定春就带着他把所里负责的巡护路线给走了一遍。“当时最远的一趟是走青龙坡路线,早上天刚亮就出发,到走完已经是下午3点了,我都想哭了。”而支撑向铭继续走下去的,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邵定春的背影。

而神农架山大人稀,要防护的范围巨大,一个管理所光靠几个、十几个护林员的奉献显然不够。只有发动好山里的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保护好神农架的山山水水。而联系好群众、服务好群众、引导好群众,邵定春靠的是就是始终如一,待人诚恳。不论是所长、优秀共产党员,还是劳模,荣誉加身并没有改变这个大山里的汉子。

如今,也有大大小小的媒体前来所里采访过他,“但老邵从没有端过架子”。透过周宗宪的朴素话语,我们能感受到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

640.webp (9)_副本

除了入户帮助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邵定春还不忘和大家分享致富的经验。2003年,邵定春决定带领管理所同志发展林下产业——养蜂。在向当地农户学习,并实地考察养蜂的情况后,邵定春琢磨良久,带头养起了中华小蜜蜂。数年的摸索后,邵定春积累了充足的养蜂经验。

随着2007年,国家出台政策大力鼓励发展养蜂产业,邵定春也敞开大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如今,到了收蜂蜜的时节还有不少村民邀请邵定春到家里指导帮助他们割蜂蜜。

“每到春节,邵所长他人也很俏,不提前预约根本见不到。”向铭笑着和我们介绍。原来,2008年邵定春自学了多项年俗手艺。每到春节,只要村民有需要,他就会上门帮忙。

靠着一点一滴的努力,邵定春与群众打成一片,换来了群众真心相待。2002年,林场与村民第一次签订了护林防火等协议。爱琢磨工作的邵定春发现,签协议解决了责任问题,但村民们对防火知识还是了解不多。

640.webp (10)_副本

第二年之后每年进入重点防火时间段前,他还会组织管理所范围内的村民进行训练,讲解防火知识和相关政策,演示如何操作各种护林防火器械。渐渐地,一张村民积极参与的防护网树了起来。如今,管理所还与扶贫户签订了协议,在重点防火期作为队员参与护林防火工作。

“村民对我都很好,有机会我还会常回来所里看看的,退休不退党,我还是党员,要继续发光发热!”老邵爽朗的笑声一直回荡在山谷间。远处湛蓝的天空、耀眼的阳光和一望无际的林海壮美如画,我们知道,有着那么一群人,在为我们守护这一片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绿色奇迹”。(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王颖  肖晗  鲁梦琪;通讯员  李波  谭霄华  马林波)

记者手记:绿水青山的“守护人”

微信图片_20201016152505_副本

“小心脚下,落叶多了踩着比较滑。”“注意石头上有青苔,尽量不要踩。”“前面有断枝,低下头走。”......

走在前面的护林员手持镰刀为我们开路,不停地叮嘱着我们。

脚下的“路”多是勉强能下脚的缓坡,常年堆积的落叶和青苔更让人必须借助木棍支撑才能缓慢前行;背后的背包里,装着折叠铁锹、打火棒、安全帽、帐篷等护林“法宝”,合起来不下20斤重;抬头,原始森林枝叶茂密,几乎望不见天空,就连走了几十年的护林员偶尔也会迷路。

这就是神农架的守护者,护林员们的日常。回首新中国成立时,百废待兴,神农架累计为国家提供木材180万余方。2000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后,神农架伐木工摇身变成护林员,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用点滴汗水为青山站岗、为绿水放哨,将一座座荒山植成了绿海,铸就了北纬31度的“绿色奇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宜昌率先启动长江岸线生态复绿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今后我省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造良好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