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市 黄石市 襄阳市 宜昌市 十堰市 荆州市 鄂州市 荆门市 黄冈市 孝感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网站logo

描绘山南的荆楚五色

来源:党员生活微信  日期:2020-08-25   编辑:肖晗   字号:TT

分享到:

摘要:2019年7月13日,湖北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飞越3300多公里,继往开来,开启了新一轮的援藏之旅。100多名荆楚儿女,在广袤壮阔的高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写就最质朴、最绚烂的时代故事。

1994年,

湖北首批援藏工作队,

从荆楚大地奔赴高原,

在海拔近4000米的山南市,

开始了支援建设新西藏、新山南的征程。

此后26年来,医疗、教育、产业……一批批湖北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专技人才奉献在山南。

640.webp (1)_副本

2019年7月13日,湖北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飞越3300多公里,继往开来,开启了新一轮的援藏之旅。100多名荆楚儿女,在广袤壮阔的高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写就最质朴、最绚烂的时代故事。

在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赴藏工作一周年之际,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跟随他们的脚步来到山南,记录他们的点滴——

640.webp_副本

《党员生活》2020年第08期·下封面。

那一抹最美的高原红

明亮的深眸,清瘦身材,有些黝黑的皮肤上一抹亮丽的高原红,眼前的马丹,活脱脱一个藏族姑娘。

2019年,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的马丹与习近平总书记握手时说了一句“扎西德勒”,向总书记和所有老师传递来自西藏的祝福。

今年是马丹援藏的第5个年头,西藏已经成为了她的又一个心安处。

640.webp (2)_副本

马丹:武汉市旅游学校音乐教师,援藏期间为山南市东辉中学音乐教师。

来西藏前,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实际情况还是超过了她的预想。9月开学,秋冬季接踵而来,山南的风沙遮天蔽日,氧含量降低,每天的上下班都是一场战斗。环境艰苦,想家想孩子,刚开始的两三个月,马丹常常以泪洗面,甚至想打退堂鼓。

“是学生让我坚持了下来。”马丹说。

2018年3月,因为劳累和高原反应,马丹倒在了宿舍里,不得不回汉休养。恢复后,她又主动申请赴藏。那天,当马丹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在黑板上质朴的留言:“老师,我们好想您!”泪水打湿马丹的眼眶,所有的苦累和辛劳那一刻都值得。

“被孩子们喜欢,我觉得很幸福。”2019年夏天,援藏即将到期的马丹写下了延期申请,开启了第二个三年之期。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带着孩子们走出西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他们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马丹尝试在啦啦操中融入藏族的服饰、音乐、动作等元素,编排出一套风格独特的藏式啦啦操,并组建了一支啦啦操队。为此,她还专门到拉萨、北京等地学习。

2018年,在全国中小学生啦啦操联赛总决赛上,马丹所带的24名学生上演的浓厚藏风的啦啦操一鸣惊人,斩获了花球啦啦操项目冠军和街舞啦啦操项目亚军。更让马丹开心的是:“比赛地点在山东,许多孩子是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到了大海,每个人眼睛都发亮。”

一到假期,马丹就到学生家里同吃同住,一起放羊,一起参加藏族传统节日活动。“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也喊她马丹妈妈。”东辉中学校长王与雄说:“开会时,介绍别人学生们都没反应,一提到马丹,下面就掌声雷动。”

其实,像马丹这样在山南播撒大爱的教师还有很多,湖北共有25位万人计划援藏教师分布在山南各县区。在山南市乃东区中学,就有于海涛等7位来自武汉各中学的教师。他们不仅为孩子送去知识,还为孩子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乃东区中学的学生旦增索朗就立志:“我要努力去武汉上大学,今后也回西藏当老师。”

雪山脚下的白衣使者

在山南市妇幼保健院门诊部,妇保科门口排着长队,自从湖北援藏医生陈华丽来了以后,慕名求医的人越来越多。原来科室一个月只有200多病人,如今增加到500多人。

身着白大褂的陈华丽时而悉心问询,时而仔细写着病历。有些年纪大的藏族妇女不会汉语,她就拉旁边的年轻人帮忙翻译,一句一句,耐心讲解。

42岁的陈华丽,去年一听说医院征集援藏医生,就抢着报了名。

“山南市妇幼原来业务开展很单一,只能做十分简单的药物治疗,很多病人要看复杂的病都得去拉萨。”陈华丽决心改变这种现状。

640.webp (3)_副本

陈华丽:应城市妇幼保健院妇保科副主任,援藏期间为山南市妇幼保健院妇保科副主任。

2019年11月,一位30多岁藏族女患者来到门诊大呼肚子疼。凭借多年的经验,陈华丽立即警觉起来,检查后发现患者是宫外孕,输卵管已经破裂,情况危急,需要立即手术。

“当时那位患者还是十分犹豫,我们做了很久工作。”想起那一幕,陈华丽依然心有余悸:“这里很多妇女医学常识较少,需要医生更耐心。”

每天,只要有病人,陈华丽就不午休、不下班,有时一直看到晚上8点多。她说:“在西藏,患者来看一次病不容易,有很多从高海拔地区过来,一趟得五六小时,我要争取当天为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少跑路。”

一位患者欣慰地说:“现在山南就有好医生了,我们再也不用跑拉萨了。”

今年2月,刚刚从西藏回到应城老家过年的陈华丽得知应城“小汤山医院”——汤池临时发热观察院区急缺医务人员,立刻提交了“请战书”。

“我是党员,也是医生,当然要上。我会做好防护,不影响援藏工作!”陈华丽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负责80多位病患。因为自己消化功能不好,她水都不敢喝……

从抗疫一线下来没多久,陈华丽就赶回了山南。她在这里有个大计划——藏族妇女很多早婚、早育,对产后恢复意识淡薄,她要在山南建立产后康复中心。

7月的一天,陈华丽在自己的宿舍,郑重写下“延期申请”:“人才援藏一般是1年半,时间太短。我来了,不能只看几个病人就回去,我要切实改善山南妇女的健康状态。”

640.webp (4)_副本

王雪松:襄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医生,援藏期间为琼结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在琼结县,还有一位高原妇女守护者。他就是琼结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麻醉医生王雪松。

分娩镇痛对藏族同胞来说,不仅能降低产妇在分娩时的痛苦,更能减少高原产妇不必要的氧气和能量消耗。

一次,一名产妇进入医院8小时后,因宫缩阵痛难忍、烦躁不安,又对剖腹产恐惧,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关键时刻,王雪松提出了无痛分娩术的建议,产妇欣然接受,最终顺利生下一名健康的孩子——这是琼结县人民医院开展的首例无痛分娩。

640.webp (5)_副本

从那以后,王雪松意识到这项技术对高原产妇的必要性。他立刻组织引进技术,通过带教和培训,培养了一名当地医生掌握这门技术:“虽然在内地这是十分普通的技术,但是在西藏,却是造福一方妇女的巨大进步。”

忠诚本色正是藏青蓝

2019年10月13日,在山南市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刚刚苏醒的李上勋看到援藏队友肖应强,努力想挤出一个笑容,劫后余生的不易却让这个35岁的年轻党员紧紧地抱着同伴哭了出来……

李上勋是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里的名人,这位身高一米八的博士法医,刚到西藏不久就“玩”了一把“心跳”。

忙碌了整天的李上勋刚刚回到宿舍突然心跳加速、冷汗涔涔、四肢麻痹,瞬间眼前一黑……吓得室友肖应强紧急呼叫120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突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一度高达每分钟220次。

“如果我出事了……”抢救中的李上勋甚至在医院交代了自己的“遗嘱”,他最牵挂的是自己的妻儿,还有至今都不知道他远赴西藏的年迈父母。

住院5天后,刚刚恢复的李上勋又精神十足地回到工作岗位上。

640.webp (6)_副本

李上勋:湖北省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援藏期间为山南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

医生嘱咐李上勋:“你的心脏就像‘定时炸弹’,如果再犯就得回到内地治疗。”

李上勋却轻描淡写:“短期内不致命就行。”因为,1年半的援藏对他来说太短暂,而他想做的事太多。

整个山南市公安局只有3名法医,作为刑事侦查支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李上勋要完成大量的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法医临床检验鉴定和刑侦案件侦办工作。

绝大多数藏民有着天葬或水葬的习俗,一旦发生案件,李上勋就要在12个县区的现场和葬台之间来回奔波,有时候甚至一个月都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正因为如此,他要不停地适应、克服高低海拔变化带来的高原反应,承担着极大的身体压力。但李上勋从来不说苦,还经常废寝忘食加班加点。

李上勋的宿舍里,总有一个准备齐全的行李包,只要有案件发生,他拎着就马上出发。

进藏一年来,他完成案件现场勘验及法医检验工作百余起,无一错案发生,并能充分结合案情、现场勘查及尸体检验情况,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死亡原因、损伤形成及案件性质等,为基层案事件处置和侦办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

“来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个每位援藏干部都要思考的问题,对李上勋来说尤为迫切,因为只有将自己的本领传授出去,才能真正实现他援藏的意义。

3名法医中,有2名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90后,李上勋就手把手教他们,在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案件现场分析、法医尸体检验等各项工作上,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示范。对两个年轻人,他要求十分严格,就连每一份鉴定书都要一字一句的修改。白久加布整日都和李上勋呆在一起,他说:“最怕的就是他有天会回去,我们想跟着哥多学几招。”

在山南,很多基层民警工作了十多年,一次培训都没参加过。为了提升基层民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李上勋精心制作了各种专题课件,280多张幻灯片,在市公安局开展法医病理检验和刑事案件现场勘验的专题讲座,为上百位山南民警传道解惑。

茶与盐巴的深情交融

藏族谚语说:“汉藏团结,犹如茶与盐巴。”

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的山南市曲松县,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是湖北援藏山南诸县中海拔最高的县,由黄石市对口援助。

7月的一天,在一座海拔近4500米的山上,援藏队员罗晖艰难地攀爬着。这是他今年第二次来到他对口帮扶的贫困户洛桑家中。由于交通不便,车只能开到半山腰,剩下的路需要步行。海拔高、氧气稀薄,罗晖每次都要爬40多分钟,一路上要歇好几次。

见到罗晖来了,洛桑热心地拿出酥油茶招待他,听他讲解最新的扶贫政策。

640.webp (7)_副本

罗晖:黄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援藏期间为山南市曲松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临走时,罗晖悄悄留下慰问金。洛桑发现后推辞道:“你们已经帮助我很多了,如今我生活得很好,不用给我这么多钱。”藏民朴实的话语,让罗晖十分感动。

“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这是一代代援藏人的功劳。”

其实,这是罗晖第二次到山南。

10年前,33岁的罗晖第一次来到山南,湖北援藏干部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10年后,罗晖终于如愿以偿,自己也成为援藏一份子。

视曲松为第二故乡的罗晖发挥所长,将非遗文化“堆随果谐”、“邱多江卓舞”、唐卡、藏文书法等9个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结合起来。“我有很多文化旅游发展的构想要在这里实现,3年援藏的时间,太短。”才来1年,罗晖就已舍不得离开。

同样深爱藏民的,还有宜昌对口援助加查县的朱少华。

这位中山大学药理学博士,一来到加查就“倒”了——每天睡不着觉,走几百米就得停下大喘气。朱少华足足花了一个月才克服高反。

“我最担心的,就是身体原因被‘退货’。”当时朱少华一直硬抗着不敢说:“作为一个党员,我不能还没上战场就当逃兵!”

640.webp (8)_副本

朱少华:湖北省宜昌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援藏期间为山南市加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加查盛产珍贵的虫草、核桃等农产品,但内地却鲜有人知。为了让这雪域珍宝帮助当地牧民致富,朱少华想到了电商渠道。

2019年,加查县成为西藏自治区唯一获得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500万元奖励的县区。

今年4月,来自全国各地的62名自媒体人纷纷受邀来到加查,一时间“遇见加查”打卡活动火爆全网,“网红”们争相推介加查农特产品,两个月累计线上销售800余万元。

6月11日,朱少华更是亲自带货直播,变身“主播”,在网络平台上推荐加查虫草、藏红花等特产,3小时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48万,当天销售额达50万元。网友们纷纷点赞他:“加查撒贝宁”“西藏的好干部”。

如今,加查人亲切的称朱少华“网红县长”,他也乐在其中:“藏民当我是自己人,我也不把自己当外人,我就是咱加查干部!”

为雪域插上金色翅膀

6月29日,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海拔3800米的布仁沟,一座现代化、规模化、数字化藏鸡养殖场动工兴建,项目预计投资5亿元,明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

没有盛大的开工典礼,只有火速的建设速度。轮守在工地的吴超和殷功博欣喜地介绍说:“项目达产后,预计养殖规模达100万羽,带动周边农户养殖20万羽,至少500户农户就近就业。”

640.webp (9)_副本

殷功博(中):武汉市青山区白玉山街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援藏期间为山南市乃东区委常务副书记。

从广袤富饶的荆楚大地,来到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以维护稳定为首要任务,促进脱贫奔小康。面临生活环境和工作任务的巨大变化,他们也一度难以适应。

“援藏只有短短的3年,我们分秒必争。”他们一到西藏就跑遍了山南内外,从种植业到畜牧业。终于找到了方向——发展现代化养鸡业。

在120余万平方公里的西藏,此前85%的禽蛋产品都是省外调运。很多藏族同胞听到他们想建设百万羽规模的养鸡场,大呼:“不可能!”

“这座山头不拿下,西藏群众会怎么看我们?”怀着湖北人“不服周”的劲儿,吴超先后走遍拉萨、山南几乎所有规模以上藏鸡养殖企业,摸清藏鸡养殖、销售、科研等各环节实际状况,形成《山南市藏鸡产业招商分析报告》及《招商指南》。

“我要从政策根本上,将这不可能,变成可能!”

有了政策,就差企业。

640.webp (10)_副本

吴超: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三级调研员,援藏期间任山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招商专班负责人。

岁末年初,吴超和殷功博马不停蹄前往成都、绵阳、烟台等地,宣传藏鸡产业发展政策、山南和乃东发展藏鸡养殖产业的决心及优势。

本以为一切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一场疫情却打断了他们招商引资的步伐。

今年2月,援藏队员们都已经回到武汉家中团圆,殷功博却坐不住了,抱着行李就要往单位跑。

妻子哭着说:“你才从西藏回来就去抗疫,你不要命了!”

“我是街道办主任,这是我的职责。”殷功博不顾家人反对,到街道一住就是60多天。

12个社区、8个行政村,在殷功博所管辖的街道内,常常可以见到他管控、配送物资的身影;消毒酒精5500公斤、防护服200套……殷功博筹措的各类物资纷纷送到街道。

不仅如此,殷功博还协助天津援汉医疗队的138名医务人员后勤保障和辖区内密切接触集中隔离点物资供应工作。

而最让他感动的是,武汉对口援藏的山南市乃东区,也捐来抗疫资金260万元、猪肉90吨、蔬菜40吨和矿泉水4000吨。

不能辜负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谊,4月,殷功博刚从抗疫一线下来不到1周,便匆匆赶回山南。

5月13日,包括武汉宏农农牧在内的8家畜禽养殖企业,克服疫情影响,进藏实地考察。这次考察至关重要,吴超紧张得几夜未眠。6月13日,在全国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会议上,宏农农牧与山南市人民政府终于签订协议。那一幕,让吴超和殷功博激动地几乎落泪。

1年的援藏,让还不到40岁的吴超早生华发。

宏农农牧的总经理张宏林亲切的喊吴超“吴妈妈”,殷功博“博哥”。他说:“进藏前,是援藏干部们的家国情怀感染了我们;进藏后,是他们对于企业的‘保姆式’服务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来山南投资,不是为了眼前,而是在西藏更长久地发展。”(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李新龙  王颖  赵雯  潘尚;摄影  王颖)

记者手记:援藏,亦是援己

当飞机一降落在西藏贡嘎机场,走下飞机,突然产生的眩晕、呕吐等不适,让我们对高原反应有了切身的感受。

10天、4个区县、8个支部、100多位援藏队员……采访的每一天,我们都在感受高原带来的极限挑战,也在接受精神的洗礼——头疼到夜不能寐几乎是每个进藏人都会经历的“试炼”;一边吸氧一边工作,则是每位援藏人的日常。

对短期的游者而言,不适是暂时的,但对于长期在藏区工作的人来说,则伤害有可能是不可逆的。脸上的“高原红”“高原黑”暂且不提,心脏肥大几乎成为每位援藏人的烙印。

可援藏人从不叫苦,因为他们不仅是单位的骨干,更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母。朋友圈那一张张美景照片,只是为了告诉亲朋:我很好。而那背后,也许是一次次呼吸困难或翻越峭壁的惊心动魄。

很多人说,援藏是世界上最特殊的“迁徙”——他们离开舒适的都市生活,冒着健康、甚至生命的危险,为西藏送去富饶与深情。

而他们却说:“援藏,不仅是为了使命,也是援己。”

他们是“善梦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像藏波罗花一般深深扎根高原,绽放出荡气回肠的精神力量。

他们是“造梦者”,在世界屋脊之上,造出一座座新居、一条条天路、一个个致富项目,实现着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中国梦”。

离开山南的那天,马丹在学校的操场上为我们跳起了藏族舞,蓝天白云下,藏裙飞扬、藏鼓咚咚,远处层峦叠嶂壮美如画,青稞地麦浪摇曳,格桑花儿盛放……那画面深深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我想,在西藏,他们找到了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