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市 黄石市 襄阳市 宜昌市 十堰市 荆州市 鄂州市 荆门市 黄冈市 孝感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网站logo

黄冈红安程河村:弘扬亮剑精神 振兴将军故里

来源:党员生活网  日期:2019-10-18   编辑:刘志勇   字号:TT

分享到:

摘要: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老促会的大力支持下,程河村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确立了“弘扬亮剑精神、振兴将军故里”的发展定位,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亮剑”精神始终在“啃骨头、爬陡坡、涉险滩”的工作中熠熠生辉,不断激励着程河人不忘初心、紧跟党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党员生活网消息:黄冈市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地处大别山区,红安县城南部,距离镇区3公里,王近山将军诞生于此,也是“亮剑精神”的发源地,开国将军詹才芳、胡奇才、张仁初、汪运祖等同志也先后在此留下革命足迹。

程河村下辖15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湾,488户1949人。全村版图面积5000亩,耕地面积1142亩,其中水田780亩,旱地362亩,山林880亩。村内交通便利,阳福大道穿村而过,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就是亮剑精神。王近山将军勇敢、忠诚、担当的“亮剑”精神是程河村独特的文化优势。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老促会的大力支持下,程河村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确立了“弘扬亮剑精神、振兴将军故里”的发展定位,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亮剑”精神始终在“啃骨头、爬陡坡、涉险滩”的工作中熠熠生辉,不断激励着程河人不忘初心、紧跟党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亮剑”精神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做好全国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绝无退路。

头顶“将军故里”的程河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村“两委”时刻做好打硬仗、打恶仗、打胜仗的思想准备,抱定群众不脱贫、党员干部夜不成寐、食不甘味的坚定决心,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亮剑”精神贯穿脱贫工作始终。

程河村有贫困户142户393人,贫困发生率18.3%,其中因病致贫42户118人;因残致贫9户11人;因学致贫4户14人;缺技术34户98人;缺劳力24户67人;缺资金29户85人。经济结构小、产业单一是制约程河村脱贫的首要因素,不甘贫穷、敢闯敢干的程河人走上了发展产业的道路。

2015年,程河村立足本村实际,创办茶叶产业园,规模达到230亩,投资30万元购买制茶设备,年产值达到50万元,2017年实现经济收入10万元,安置贫困群众就业10户11人,平均每户每年分红2000元;依托全省“三乡工程”政策支持,引进旅游市场主体一个,通过租赁程河村300亩土地,投资集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提供了数十个就业岗位,还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让拥有土地承包权的群众在领取土地租金的同时,额外增加一份务工收入;光伏扶贫覆盖全村贫困户,每户每年可以再获得分红3000元;村“两委”积极鼓励有一定劳动技能的群众“走出去”,300多人到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干事创业,2018年实现家庭年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120户群众或在家新建了楼房,或在县城、镇区购买了商品房,甚至还有5户群众在武汉、广州等地定居,靠技术致富效果明显;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民政兜底等政策也全盘发力,脱贫脚步更加坚实。2018年,程河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万元。

思想上的贫困是最大的贫困,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程河村紧盯问题症结,用“亮剑”精神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振脱贫信心。2019年,村“两委”先后5次在王近山故居门前召开精准脱贫户主会、场子会,连续3次将村“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放在王近山故居门前开展。贫困群众通过瞻仰将军故居、重温将军生平、畅谈脱贫故事等方式抚今追昔,在红色文化的洗礼中触及灵魂深处、蓄积脱贫力量。贫困户自发组织“我脱贫我光荣”评选比赛3次,自觉参加劳动技能培训50人次,脱贫工作后期不断涌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剧情反转”,从“物质脱贫”到“精神脱贫”的惊人变化。例如,程河村贫困户马楚荣身患重病,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摒弃了原来“等靠要”的思想,通过政府扶持,选择自主创业,去年实现了家庭年收入过8万元、家庭人均收入过2万元的目标,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亮剑”精神助推乡村振兴

因袭守旧是农村千百年来的思想顽疾,也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瓶颈。当前乡村振兴鏖战正酣,程河村用新的思维诠释新时代的“亮剑”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突破原有思维藩篱的过程中敢破敢立,大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创新生产生活方式,大刀阔斧向陋习宣战、向脏乱差亮剑。

村“两委”以红安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争取各方资金,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便民小道2500米,群众彻底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中解放出来;拆除各小组危旧房139间,曾经的断垣残壁,如今整齐划一;安装太阳能路灯35盏,全村告别了“黑灯瞎火”的历史,群众夜间出行更加方便安全;改造农户无害化厕所340户,建污水管网1000米,改造(扩建)小组池塘4口,昔日水体富营养化的池塘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给程河村带来的变化不一而足。

“以前上厕所气味难闻还很不卫生,现在的新厕所铺上了瓷砖,添置了抽水马桶,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洗澡不用专门去烧水,活了大半辈子,没想过还会用上这么好的厕所,感觉就像做梦一样!”说起新厕所带来的改变,程河村村民吴思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自全镇“厕所革命”启动以来,新式厕所逐渐取代了以往农村“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的简易旱厕。程河村全面考虑各村民小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合理规划厕所布局,挖掘污水管网1000米,计划每个自然湾有1座标准化公厕,每户发放“三级化粪池”1个,建标准“户厕”1座,通过污水管网将各村民小组连接起来,达到人畜粪污能集中收集、集中存放、集中处理。组建村卫生保洁队1个,给常年在家居住的村民配发垃圾桶300余个,实行垃圾定点存放、定时清理制度。努力还“欠账”,积极绿未来。程河村严格落实污染防治工作要求,拆除非法养殖场3个,关闭垃圾填埋场1个。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决守牢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将破坏生态、损害环境的企业挡在辖区之外。通过脱贫攻坚入户走访、“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开展环保宣传,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逐渐成为了全村集体情感认同。

“细伢(儿女)几次叫我去武汉,我就是不想去,农村现在山好水好空气也好,我还是呆在家里熨帖。”村民张德恩如是说。

用“亮剑”精神打造将军故居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亮剑”精神需要一定的载体。程河村以王近山故居修复为切入点,充分挖掘王近山将军在新中国革命、建设事业中的突出事迹,克服维修资金短缺、文物资料分散、拆迁任务繁重等实际困难,着力还原故居本色,打造瞻仰圣地。

2015年,按照县旅游名城指挥部的规划,县旅游局、县文化局出资240万元,高桥镇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启动王近山故居整体修复工程,聘请专门从事复原建筑公司施工,拆除四周破旧民房16户22间,补偿周边群众36万元,按照民国农村民居样式,重建原貌故居13间350平方米;县交通局、县扶贫办共同出资30万元硬化门前道路、广场;县移民局、县水利局分别出资15万元和3万元,清理门前池塘及完善周边其它基础设施;县文物局出资40万元,收集到王近山将军生前使用过的各种文物1000余件,按当年陈设摆放还原旧貌,完成了故居室内布展。

在诸多部门联合投入下,王近山故居所在的许家田小组硬件建设得到明显改善,集参观、旅游于一体的王近山故居,进一步辐射到程河村周边,与詹才芳、胡奇才、汪运祖等将军故居汇聚成红安县红色文化的研学圣地。红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全面加强,历史价值、人文价值、旅游价值全面提升,经济价值初步显现,达到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凝心聚力、培育乡风的良好效果。

“现在我们湾的比以前热闹多了,隔三差五就有外地人来,很多还是大学教授呢!”程河村许家田湾村民王锦云无不自信地说。

截至目前,王近山故居已经累计接待各类游客20万人次,成为高桥镇继李先念故居纪念园、陈锡联故居之后又一个红色亮点。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坚持党对基层工作领导的生动实践。程河村以“整县推进”支部建设为抓手,凝聚各方力量,用高标准、高起点改善村委会硬件条件。筹措资金93万元,新建728平方米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群众接待室、党员会议室、干部办公室一应俱全;“两馆一室”(政治生活馆、村情村史馆、图书阅览室)内涵丰富、功能完善,党员开展活动有了阵地,群众学习充电有了平台;投资57万元,硬化亮剑广场约2000平方米,将军文化长廊50米,周边群众休闲娱乐有了场所,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改善。

今天的程河村,“亮剑”精神充分彰显,红色文化持续发力,红色名片越飞越远,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如今遐迩闻名。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王近山故居多次接待省内外各级领导干部的参观、学习和考察,社会反响热烈。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亮剑”精神已然化为了当代程河人的自觉行动,也必将能继续鼓舞着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乡村振兴征程上的壮美篇章。(通讯员 吴涛 马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