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市 黄石市 襄阳市 宜昌市 十堰市 荆州市 鄂州市 荆门市 黄冈市 孝感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网站logo

十堰郧阳:13家“扶贫车间”升级“扶贫工厂”

来源:湖北日报  日期:2019-06-21   编辑:刘志勇   字号:TT

分享到:

摘要:眼下,在郧阳区,贫困户通过“扶贫车间”创业的热情很高,除龙韵村扶贫车间外,还有刘洞镇等地12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居家式“扶贫车间”也在争相申请创业贷款,上设备、招工人,营业执照已经办好,家庭作坊变身正规工厂。

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激发自身造血能力

郧阳13家“扶贫车间”升级“扶贫工厂”

m_hbrb20190621YaoWenSan_4

图为:龙韵村“扶贫车间”里,贫困务工人员正在赶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 摄)

湖北日报讯(记者邓伟)“营业执照办下来了!”6月4日,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扶贫车间”内,40多名贫困务工人员正将一批出口袜子缝头、翻面、折叠、包装,村干部拿着刚办下来的工商营业执照,兴冲冲地走进车间报喜。“十堰市盎然针纺商贸有限公司,这个名字好!”“袜子、手套、针织品、纱线、服装服饰生产销售,以后咱们赚钱的路子广多啦!”听闻喜讯,“老板”朱方明和车间工人们喜笑颜开。

朱方明今年47岁,曾在广州打工20多年。一年前,为给父亲治病,他花光了积蓄,返乡后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龙韵村集体设立的“扶贫车间”打工。1个月前,他和妻子刘洪梅通过人社部门申请30万元创业贷款,承包了这间“扶贫车间”。“一部分创业贷款交给村里当承包费,剩下的采购织袜机,先生产一些简单的产品。”朱方明说,如果“扶贫车间”只是等靠要,一心指望着大工厂来“喂食”,随时都可能停摆。要想可持续发展,带领大伙儿脱贫致富,就得依托扶贫政策,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直面市场找订单。

郧阳区劳动就业局局长张合江说,近年来,作为当地扶贫兜底产业之一,郧阳袜业发展势头强劲,大型针织集团相继落户,将需要手工劳作的工序转包“扶贫车间”。一年多来,大批“三留守”人员通过在“扶贫车间”务工,成长为熟练工,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基础。“‘扶贫车间’承包升级‘扶贫工厂’后,原有扶持一分不少。”张合江透露,以朱方明承包的村集体“扶贫车间”为例,场地三年免租金,缝头机等设备免费使用,吸纳贫困户就业有务工补贴,30万元创业贷款政府贴息。眼下,在郧阳区,贫困户通过“扶贫车间”创业的热情很高,除龙韵村扶贫车间外,还有刘洞镇等地12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居家式“扶贫车间”也在争相申请创业贷款,上设备、招工人,营业执照已经办好,家庭作坊变身正规工厂。

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当地一个袜业大厂,其负责人王志仁认为,袜业生产领域,由于产品规格和客户需求差异较大,折叠包装等工序难以实现机械化,70%的人力都集中于此,留给“扶贫车间”“扶贫工厂”的空间很大。一些小批量订单,大工厂接下来不划算,“扶贫车间”“扶贫工厂”体量小,契合此类市场需求,有潜力可挖。

警惕建设火热,却运营冷清、甚至闲置停摆——

“扶贫车间”如何避免开花不结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 王婧

十堰市郧阳区13个袜业“扶贫车间”转型升级,是我省推动“扶贫车间”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扶贫车间’是各项扶贫政策的集结地,可以帮助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脱贫致富。”省人社厅劳动就业局农村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对于“扶贫车间”的认定尚无统一标准,“扶贫车间”遍地开花的同时,发展质量也参差不齐。

5月底,《新华每日电讯》一则报道中,披露出外地一些“扶贫车间”只开花不结果的状况:“新建不到两年的‘扶贫车间’,曾经热闹一时的生产景象不复存在,设备搬离、人去厂空,只留下废弃的塑料垃圾和原材料散落一地。墙上‘实施产业带动、助力脱贫攻坚’的标语变成了难以兑现的口号,显得异常刺眼……”

究其原因,有的“扶贫车间”不符合实际和市场规律,“建设火热、运营冷清”,结果长期闲置、停摆,难以带动贫困户脱贫,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甚至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扶贫。“这是一记警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引以为戒。”省人社厅劳动就业局农村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我省层面,对于发展“扶贫车间”,一直是采取“稳慎推进”的态度,各地因地制宜,把控风险。

去年10月,大悟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为“扶贫车间”制定“门槛”。当地企业申请创办“扶贫车间”,需要同时具备两大条件:首先,必须依法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要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其次,要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5人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年收入不低于8000元。此外,当地还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跟踪监控“扶贫车间”发展,在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扶。

实施此方案后,当地将一些不达标的“扶贫车间”摘牌,原有的200多个“扶贫车间”逐步缩减到30多个。“要让扶贫政策踏实落地,‘扶贫车间’既要开花,还要结果。”省人社厅劳动就业局农村处相关负责人说。“如果适应不了市场需求,就算扶持政策再好,‘扶贫车间’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扶贫要形成可持续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他救为辅、自救为主的体制机制,发展‘扶贫车间’,尤其要注重激发内在活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产业经济博士生导师汪海粟认为。

他说,“扶贫车间”其实也是一个市场主体。因此,构建市场意识,了解市场需求,分析产业基础,完善信用制度至关重要。在建设“扶贫车间”之前,相关方面一定要做好可行性研究,要让市场说了算。“扶贫车间”底子薄、基础差,如果没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来拉动,无异于空中楼阁。同时,贫困劳动力能不能适应岗位需求,零散的作坊式生产能不能适应产品工艺需求,都需要审慎考量。

在汪海粟看来,十堰市郧阳区“扶贫车间”升级“扶贫工厂”,呈现出新面貌,正是激发内在活力的体现。主导产业支撑、技能需求适宜、人力资源旺盛、市场需求明显、长足发展可期,方方面面围绕“实际”二字做文章,最终唤起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热情,方能汇聚出一道强光,照亮脱贫攻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