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市 黄石市 襄阳市 宜昌市 十堰市 荆州市 鄂州市 荆门市 黄冈市 孝感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网站logo

武汉:“三乡工程”打造乡村振兴“强磁场”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19-06-13   编辑:刘志勇   字号:TT

分享到:

摘要:2017年,为了吸引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向乡村回流,武汉市启动实施了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同时整合了农业、财政、建设、土地、环保等10多个市直部门和各区力量,集成农业农村的资金和政策,形成服务合力,鼓励和引导市民到农村租用空闲农房,鼓励本地能人、外地企业家到乡村创业。

新华社武汉6月12日电 题:武汉:“三乡工程”打造乡村振兴“强磁场”

新华社记者侯文坤、廖君

山峦青翠,碧水潺潺,一排排香樟、红叶石兰等苗木,沿着古朴的青石小径,串联起一栋栋古香古色的民宿……12日,迈步在武汉市黄陂区杜堂村,记者很难想像几年前,这里还是萧条破败的贫困村。

“这一片过去全是荒田荒地。”杜堂村党支部书记葛国兴指着一片郁郁葱葱的香樟林说,由于位置偏僻,土壤贫瘠,杜堂村与不少的落后村庄一样,农村产业体系曾一度崩塌,四处可见荒山荒坡。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大部分农房闲置,2014年全村常年居住人口不足30%,房屋闲置率达45%。农田、农房和田园风光等资源贬值,甚至成为村民的负担。

面貌一新的杜堂村,是武汉“三乡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2017年,为了吸引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向乡村回流,武汉市启动实施了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同时整合了农业、财政、建设、土地、环保等10多个市直部门和各区力量,集成农业农村的资金和政策,形成服务合力,鼓励和引导市民到农村租用空闲农房,鼓励本地能人、外地企业家到乡村创业。

“现在的家乡,已经从‘空心村’变成景区。”葛天才是出村致富又被请回来的“能人”,回村后,他成立了武汉木兰花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数亿元,先后流转该村及邻村土地近7000亩,建设木兰花乡景区。

荒田荒坡上种上了不同季节开放的鲜花1000亩,在山林空隙中建成了150亩的鸟语林,植入旅游元素,开发农耕体验、赏花休闲、滨湖亲水、户外拓展、民俗文化、共享农庄、休闲农家乐、婚纱摄影等产业项目……2017年4月开园,带动就业1100余人,其中本村农民就业389人。“一小时车程、一幢幢特色农房、一口口新鲜空气……现在一到周末,村里就‘一房难求’。”葛天才说,景区与周边418户农民签订协议承租空闲农房,打造高端民宿产业,使户均年收入增加6.2万元。

正是“三乡工程”架起了城乡要素资源互通互联互融的桥梁,市民下乡让农村“活”起来,能人回乡让家乡“富”起来,企业兴乡让产业“旺”起来。武汉找到的这条城乡“共鸣”的新路,形成了吸纳社会资本、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大磁场。

截至2018年底,武汉共创新实施“三乡工程”的行政村618个,建设共享农庄2085户,吸纳社会资金316.99亿元,实现农民增收48.09亿元。

黄陂杜堂村之外,蔡甸天星村、新洲丰乐村、江夏小朱湾等一批村庄成为武汉市民假日休闲、享受田园风光的好去处,也成为返乡创业和社会资本投资的热土。

江夏小朱湾是“市民下乡”的发源地。实施“三乡工程”以来,吸引了一批有情怀的市民,下乡租赁闲置农房创新创业,一栋普通闲置农房,能为村民增收3万至6万元。目前,小朱湾成功引入多个“市民下乡”项目,涉及精品民宿、文化书院、摄影培训、休闲农庄等多种模式。每逢假日,这儿游客如织,高峰时期日接待客流近2万人次,村民返乡开办农家乐,年收入远超在外打工收入。

“眼瞅着曾经靠种地种菜过活的老家,变身成了一个城里人爱来玩耍的地方。”坐在自家农家乐门口的木桌旁,返乡创业的小朱湾村村民曾明清聊起“三乡工程”为村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源下来了,农村闲置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聚集起了人气,村民有了更多奔头。

“未来,村里计划搞一个旅游合作社,更加有序有规划地发展。”曾明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