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市 黄石市 襄阳市 宜昌市 十堰市 荆州市 鄂州市 荆门市 黄冈市 孝感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网站logo

他曾两获考古界“奥斯卡奖”——

来源:党员生活微信  日期:2019-04-03   编辑:肖晗   字号:TT

分享到:

现场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墓穴。随着水位一寸寸地下降,黑底朱绘木架、青铜编钟一寸寸地露出真容,历经千年,仍稳稳地挂在木质的钟架上。1978年,随州曾侯乙编钟发掘面世,在全球引起轰动。而当时在现场的黄凤春,年仅21岁。那种兴奋与激动的心情,历经40年,仍然记忆犹新。

“我这一生,与曾国结下了不解之缘。”40余年来,黄凤春始终坚持在考古一线,常年奔波在荒郊野外。2011年和2013年,他主持发掘的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和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都获得了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种成就在整个考古学界个人从业的经历中是极其少见的。

640.webp

黄凤春,中共党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馆员,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他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考古学会两周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2016年荣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发现虽来自历史的垂青,但却不止于此

时间回到1978年,黄凤春参与随州曾侯乙墓发掘,负责北室清理。当时的北室和中室之间有个盗洞。当椁室盖板打开后,是满椁积水,什么也看不见,大家都以为是一座被盗掘的大墓,很失望。

“我们考古工作有严格流程,无论是否被盗,都要将整个发掘整理工作完成。”即使失望,黄凤春和同事们还是一道认真细致地按《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科学发掘。

640.webp (1)

图为1978年工作人员清理曾侯乙编钟。

1978年5月22日凌晨5时,随着墓室水位的不断下降,突然,中室露出了巨大的“T”形横木,黄凤春的心剧烈地跳动了起来。

接着,编钟露出来了!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座精美绝伦的青铜铸器惊呆了:历经2400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绝大多数依旧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

现场被一阵惊喜和兴奋的心情笼罩了。“那时,我们饭也不吃、水也不喝,睡觉也忘记了,只记得通宵达旦地工作。”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在黄凤春40余年的考古生涯中,除了亲身参与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他主持的考古发掘工作还两次获得被誉为“考古界奥斯卡”的中国考古十大发现奖。有人曾感叹:“你太幸运了!”

但历史的垂青,往往不仅仅来自于幸运。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才是抓住机会的必要条件。

640.webp (2)

2013年6月26日,黄凤春在叶家山发掘现场。

2013年夏天,在叶家山墓地发掘现场,工作人员发现棺椁外有许多的小铜器碎片,也不知道是什么物件。黄凤春和队员们将之拍照、清理带回室内,挨个编号,花了足足半年的时间,一片片拼接完整,显现出来的是一件件龙形的棺椁装饰。

这些龙形的棺饰,成为了墓室主人应该是王侯的重要佐证。黄凤春感慨:“只有细致的工作,才能还原古代物品的原貌,解开一个个谜底。”

“我跟曾侯打了一辈子交道,对曾国的历史和考古有浓厚的兴趣,曾国的秘密并没有解完。随着一个谜底的解开,更多的谜题也会随之出现。考古就是在不断破解谜题中前行,度过我们的年华。”黄凤春说道。

两获“考古界奥斯卡”的背后,藏着什么秘诀?

除了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外,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的发现也让黄凤春斩获了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奖。人们常说,炮弹不会两次落在同一个弹坑。那黄凤春是如何收获两次成功的呢?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商周考古方向2016级博士生张天宇揭开了问题的答案。“在我印象中,黄老师基本上天天都泡在考古现场,一年回家的时间不足一个月。”在发掘时,“每天,黄老师做完整个工地的巡查和指导后,就会过来手把手地指点我”。

640.webp (3)

黄凤春与著名古文字学家丶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讨论曾侯與钟。

扎根一线,踏实工作就是他成功的秘诀。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的发现也正源于此。

2011年元月1日,随州叶家山发现一座被盗的古墓。黄凤春接到任务赶往现场。他本只准备对现场做一些考察就返回,但看到大量珍贵文物已裸露在外,而且盗墓形势极为严峻。“这个时候,我不能离开。”改变当天返回的计划,他就地买了换洗衣服、铺盖,一干就是一个月。

将被盗墓地的工作处理完成后,本来他可以带着发掘的文物返回武汉,任务就完成了。但专注曾国考古工作多年来,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心间:“随州出土了那么多的青铜器,与曾国到底有没有关系?”他大胆地预判,周边的古墓群中应该还会有新的发现,也会给长期困扰学界的曾国之谜等系列重大问题带来研究上的突破。

640.webp (4)

回到武汉,黄凤春赶到省文化厅进行汇报,向国家文物局做了主动性发掘项目的申请,并很快得到了批准。

2011年至2013年,通过连续两次的科学发掘,在叶家山完整揭露出了一片西周曾侯墓地,出土了铜、陶、漆木、玉、原始青瓷等各类质地的西周文物7000余件(套),其中青铜器礼器300多件,部分青铜器上见有“曾”“侯”“曾侯”“曾侯谏”等一类的铭文。同时还发现了曾国最早的5件套编钟,更为重要的是从青铜器形制特点和铭文上获得了有关曾国的族姓、始封年代等诸多信息,学术价值巨大。

2013年2月的一个深夜,随州文峰塔墓地考古发掘现场,黄凤春再次经历了心潮澎湃的一幕,在发掘一座亚字形大墓时,近百件青铜器揭开面纱展露在世人面前。这是继曾侯乙墓发掘后再次发现的又一座曾侯墓——曾侯丙墓,出土了第一件经科学发掘的随国青铜器!这次由黄凤春主持的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考古发掘,荣获当年度的十大考古新发现!

640.webp (5)

资料图: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

通过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和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的发掘,再结合破解了的曾侯與编钟重要铭文,“曾随之谜”豁然开朗。

任劳任怨,老党员40年初心不改

“黄凤春对工作有始有终,从不挑肥拣瘦。”湖北省考古所研究员田桂平是黄凤春多年的同事和同学,她对黄凤春的执着印象深刻。“即使是别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只要交给他,他从来不会拒绝。”

640.webp (6)

当年随州叶家山发现被盗古墓,考古所紧急调配人员前往现场主持工作。但考古工作常年在外,正值元旦佳节,很多人不愿放弃难得的假日。当领导找到黄凤春时,他立刻动身前往随州工地。其实,2003年,他的妻子就病逝了,而懂事的女儿早已习惯了独立生活。

2017年,黄凤春已到达退休年龄,但由于工作需要,考古所返聘他继续在叶家山完成国家重点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现在,黄凤春大部分的时间,仍是在随州考古现场。

回想起40余年的考古生涯中的苦和累,黄凤春早已习以为常。“只要有工作,我就去做,而且一定要把它做好。”

640.webp (7)

2006年,郧县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工作需要专家主持,但那里条件异常艰苦。黄凤春接到任务后,二话不说,花了两天时间抵达郧县五峰镇乔家院墓地考古现场。他租住在一间用木头支撑着歪斜墙面的农房,一脸盆水需节省着用一天。最磨人的是,勘探了两三个月,发掘工作仍没一丝进展。

是放弃还是继续?考虑到村民曾在此地挖出过青铜器,黄凤春决定坚守。整整三年,考古队在山梁上手工打了几万个孔后,探铲终于找到墓葬的位置,发掘出震惊考古界的乔家院春秋殉人墓群,入围了当年的十大考古新发现。

其实,考古工地多在荒郊野外,缺水停电、蚊叮虫咬还是小事,有时候,甚至还有生命危险。2006年4月,黄凤春在主持发掘丹江口八腊庙墓地时,由于上游突然开闸放水,致使库区水位猛涨,来不及撤离,他和他的队友一起爬上工地的摄影架才躲过一劫。2003年,他发掘荆门左冢楚墓时,突遇塌方,差点被埋在墓坑。

而最痛苦的事之一,就是遇到天气突变,一场大雨,将数日甚至数月辛苦清理的现场毁于一旦。而此时,只能忍着心痛从头再来。黄凤春说:“野外工作有苦有泪,但为了心中的热爱,我无怨无悔。”

令黄凤春感到欣慰和欣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考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考古工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他曾多次受邀登上《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电视节目,也在北京大学等多家高等学府开设讲座。考古的现场也越来越多的通过电视直播、讲座、开放参观等形式,日渐为大众熟知。

在湖北省博物馆,一件件陈列的珍品,无声诉说着荆楚文化的光辉灿烂。黄凤春隔着玻璃,用目光抚过曾亲手挖掘的稀世珍品,向记者介绍着文物的机巧与背后的故事。不知不觉,参观的人群自发地围了上来,共同聆听和感受,这穿越千年的智慧和美丽。此刻,似有历史的足音清晰踏过……(党员生活全媒记者 林晶晶)

新媒体统筹 | 刘 超

新媒体编辑 | 肖 晗

END

来源 | 《党员生活》2019年第04期·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