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市 黄石市 襄阳市 宜昌市 十堰市 荆州市 鄂州市 荆门市 黄冈市 孝感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网站logo

湖北走出中国最牛县级艺术团,他是怎么做到的?

来源:党员生活微信  日期:2018-06-25   编辑:肖晗   字号:TT

分享到:

摘要:逐梦路上,谭斌不曾停息。

2018年6月3日晚,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座无虚席。舞台上,由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艺术团精心打造的民俗情景歌舞剧《大端午》正在火热上演。

在三峡秭归惊天问世的太阳神石刻背景下,一群远古先民载歌载舞祭拜太阳神的图腾表演,拉开了歌舞剧的序幕。演员谢幕后,还有许多观众特意走到台前送上称赞与祝贺。

屈原故里,诗风弥漫,艾粽飘香,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远古峡江,山川灵秀,江河磅礴,承载千年历史文明的厚重。

这一刻,谭斌等了16年。

16年前,他对艺术团的演员们说:“我们要努力,把秭归文化演到首都北京。”当时的艺术团业务水平全市垫底,外债累累,朝不保夕,大家都觉得他的梦想简直是天方夜谭。

16年来,谭斌追逐着这一梦想,以改革创新的锐气和坚持不懈的勇气,踏歌而行,永不停息,成就了心中的风雨艺术梦。

640.webp

无设备、无人才、无作品

临危受命,剧团改革成先锋

屈原艺术团的前身是秭归县文工团文艺宣传队。

1992年,22岁的谭斌考入县文工团文艺宣传队。

1996年,宣传队改制成屈原艺术团,两年后从老县城东迁到新县城茅坪。当时,因新建综合楼,艺术团背负了180万元欠帐,团里专业投入资金不足,演出设备落后,职工人心涣散。艺术团陷入无设备、无人才、无作品的尴尬境地,在全市组织的专业考核中惨遭败北,排名倒数第一。团里的唯一资金来源,是谭斌组建的铜管乐队给商家做开业庆典演奏的收入。

2002年10月,艺术团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境地,有市场经济意识的谭斌,被推到团长的位置。整日面对焦头烂额的发展难题,仅仅3个月时间,谭斌体重就减少了10公斤。他发誓,一定要带领艺术团人趟出一条康庄路。

640.webp (1)

谭斌白天抓演员舞蹈基础训练和器乐多能训练,编排2003年秭归县春晚节目;晚上四处跑政策、拉赞助、找资金。为解决迫在眉睫的困难,他把母亲和姐姐的钱挪过来作为单位的临时开支。18盏筒子灯代替了昔日舞台上的碘钨灯,一对二分频音响取代了一个已用了近9年的老式家庭音响。

2003年初,春晚的节目编排基本到位,节目服装借的借、买的买,也都一一落实。

当谭斌悬着的心刚刚落下,新的麻烦接踵而至。债主们纷纷堵在艺术团办公兼住宿楼的一楼巷子里,有一个债主甚至将76岁的老爹背到谭斌的办公室住下。谭斌以礼相待,每天给老爹送水送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5天后,这位老爹终于回了家。

为了激发活力,谭斌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艺术团率先在全省专业文艺院团中启动“人事代理、全员聘用、岗位工资”为重点的人事聘用制度。改革后不看身份、不论资历,工资高低全由“基本功考核”成绩说了算,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事实证明,这次改革,为艺术团后来的崛起乃至跨越发展搭建了一个重要的起飞平台。

艺术团创新节目,开拓市场,强化活力

坚守精品,屈乡文化出峡江

谭斌认为,剧团存在的全部价值在于创作出优秀作品。

640.webp (2)

2004年,全市第四届专业文艺调演汇战正式展开,艺术团何去何从与这次汇演的结果息息相关,只有创作出一台浓郁屈乡风味的节目,艺术团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恶战。

为此,谭斌乘坐客车几次往返宜昌城区与茅坪,为请专家创作汇演节目磨破了嘴皮子。5月,宜昌文艺界5位专家长驻秭归,为艺术团参加文艺汇演量身打造节目。为了节约,谭斌请专家们住在自己和职工家里,职工们拿锅支灶,自己买菜做饭,冒着盛夏的高温为专家们办了5个月的临时食堂。

最终,艺术团以一台《屈乡画情》在全市第四届专业文艺汇演中夺魁,共获得21个奖项、32块奖牌,并一举摘取了本次汇演的团体最高奖——优秀演出奖。

此后,艺术团继续创作了一大批地域性、时代性较强的文艺节目,同时努力开拓宜昌演出市场,使屈原艺术团成为全宜昌最具活力的剧团。

640.webp (3)

打造大型歌舞剧《青滩姐儿泄滩妹》时,为让投资方放心,谭斌在承诺书中写道:

若本剧血本无归,我以私人现有的艺术团住宿楼房产及我母亲的房产抵押给贵公司,请贵公司消除任何思想障碍,保障此剧目顺利完成……

在排练剧目期间,谭斌精益求精。道具大礼盒制作完工之后,按照导演要求,需要在礼盒贴上“囍”字,道具组在县城足足转了一个上午,走遍了所有的婚庆用品店,买回来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囍”字十多幅,但都不能达到要求。

最后,谭斌亲自登门拜访茅坪镇的民间剪纸艺人刘德胜,请他根据要求进行创作,最终剪出了符合舞台要求的字。

640.webp (4)

在严谨求实、追求高质量作品的氛围下,艺术团得到长足发展:

《礼魂》成功演出6500场次,旅游综合创收2.5亿;

《青滩姐儿泄滩妹》连续公演100场次,观众达8万人次;

《大端午》荣获宜昌华文大奖,多次受邀赴京演出并开展全国巡演。

抢救遗产,复活琴鼓

深耕基层,乡土沃育艺术花

在屈原艺术团办公大楼前,同时挂着“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馆”的牌匾,二楼是非物质文化展厅,陈列着声、光、电俱佳的高科技展品。

参观者可以轻触电子屏,移步换景,了解秭归各类种非物质文化境况;亦可登上小船,借助VR技术,在激烈的号子声中亲历龙舟赛的激烈比拼,从各个方面体验屈乡特有的文化。

这个展馆,是谭斌集合各方资源的心血之作。在担任艺术团团长的同时,谭斌兼任秭归县文化馆馆长一职,牵头成立了秭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大力开展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

640.webp (5)

2009年非物质文化资源普查时,在几个村民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杨柳琴鼓、琵琶丝弦”几个词汇引起了谭斌的巨大兴趣。一番交谈后,谭斌步行数里找到了“青滩滑坡遗址”上唯一一户驻守村民江安佐家。

几经攀谈,江安佐打开话闸子。淡出记忆几十年的“杨柳琴鼓”零零星星地呈现在谭斌的脑海中。那一刻,他欣喜若狂,仿佛寻到人间瑰宝。

在省市专家的帮助下,文化馆抢救性地保护了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琴鼓。谭斌还亲赴丽江,守候五天五夜,通过杨丽萍找到她在武汉的道具制作师。对方在他的描述下,几经修改,最后将几近失传的琴鼓重现在艺术舞台上。谭斌据此打造的《敲起琴鼓劲逮逮》,也一举夺下全国群星奖。

对于传承地方戏曲,谭斌也做了很大努力。秭归建东花鼓戏是集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于一体的戏剧艺术形式,在他的主导下,目前已完整收录建东花鼓戏传统剧目100多个,在全县群众中逐渐深入人心。

在担任文化馆馆长期间,谭斌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名录3项、省级6项,申报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14名。对10个非遗生产性项目进行保护扶持,开发手工制品和文化商品项目10项,传承人综合收入达500万元。

秭归县文化馆也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馆。

县级团队,站上世界舞台

文化传播,龙舟飞歌在异国

在采访中,秭归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雷青松为谭斌总结了四个强烈:

有强烈的文化自信,

有强烈的文化坚守,

有强烈的文化激情,

有强烈的文化传承。

作为文化传播者,谭斌实至名归。

640.webp (6)

2016年,经文化部、湖北省文化厅委派,谭斌率队远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国际龙舟节开幕式及中加文化交流年“龙舟飞歌”专场文艺演出。

县级剧团执行政府间文化交流项目演出,不仅在宜昌,在全省也属首例。

在出访之前,一个巨大的难题挡在了面前,所有的琴鼓尺寸大小都超过航空管理规定,根本无法进行航空托运。谭斌带领道具组的工作人员,在道具车间进行仔细研究讨论,最终决定,重新制作一批可以拆卸组装的琴鼓,然后用行李箱装箱托运。随后,谭斌再次往返武汉琴鼓制作工厂,对琴鼓进行重新制作,最终顺利运抵蒙特利尔。

根据本次蒙特利尔国际龙舟节活动的演出内容安排,演出活动分为开幕式、闭幕式和专场文艺演出三场。但本次出访交流活动演员总阵容为23人,在演出节目内容、形式、阵容和节目流程安排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谭斌事必躬亲,把编导方案和演出流程精细到分秒,将演员安排和调度精密到每一个节目。

国际龙舟节开幕式时,突然大雨倾盆。当《敲起琴鼓劲逮逮》的伴奏音乐响起,一群阳刚的中国汉子,冒着大雨,挎着奇特的琴鼓,唱着悠扬高腔出现在现场,看台上上千名观众的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结束后,一位华人特意跑到后台,对演员说:“你们太棒了!感谢你们带着国内这么好的艺术作品来看望我们。这是家的味道。你们真了不起!”

640.webp (7)

屈原艺术团圆满完成出访任务回国后,加拿大蒙特利尔领事馆、蒙特利尔中华文化基金会先后致电湖北省文化厅、秭归县人民政府,对演员们精彩的演出表示高度赞誉和感谢。

2018年5月2日,谭斌荣获“湖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对此,他淡然一笑,并表示心中已有新梦想——把屈原艺术团打造成“中国最美基层文艺院团”。

逐梦路上,谭斌不曾停息。

作者:高艳,刘超;编辑: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