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市 黄石市 襄阳市 宜昌市 十堰市 荆州市 鄂州市 荆门市 黄冈市 孝感市 咸宁市 随州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网站logo

中南民族大学:以思政教学为根 以学科建设为干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6-12-24   编辑:刘志勇   字号:TT

分享到: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是以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建设为重点任务,以博士点的申报为目标来组织开展教学、科研、队伍、育人等各项工作;把专业方向、科研力量、人才引进、基地申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人才培养等都围绕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申报建设进行,真正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统一。

从2007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到201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再到2013年获得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2015年获得校优势培育学科,在全国高校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现学科发展的“三级跳”。

回顾和总结过去八年的学科建设历程,该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突出特色、弯道超越的创新发展之路,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和博士点申报工作,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支撑,专业、队伍、基地、项目、人才培养紧紧围绕一级学科建设进行,真正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统一。

  抓目标核心,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政课的支持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支持和服务思政课教学,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与高校思政课“4+1”的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学位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中南民族大学依据课程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在5个硕士点进行招生,并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规律与方法研究等研究方向,直接为思政课教学服务,为思政课提供专业平台。

为了更好地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对象、内容、方法等展开研究,设立教学研究项目、组织教学研讨,编写研究著作,发表研究论文,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让教学中的问题成为研究的对象。近年来,该学院教师承担的各类教学研究课题近20项,发表论文30多篇,对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实施了“专题教学”“微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新方式,打造了“导航杯”实践教学品牌,实施了科研项目支持制度,并把研究成果用在新的培养新方案之中。

抓专业平台建设,发挥学科载体的牵引和支撑作用

在学科建设中,专业和平台是载体,它承载了专业方向、队伍、科研等教学科研活动。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平台载体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是以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建设为重点任务,以博士点的申报为目标来组织开展教学、科研、队伍、育人等各项工作;把专业方向、科研力量、人才引进、基地申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人才培养等都围绕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申报建设进行,真正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统一。

目前,该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硕士点6个。同时,还建立了多层的平台,形成了科研平台、理论宣传平台、教学实践平台、社会服务平台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平台体系。其中有2个省级重点人文研究基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民族政策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有2个省级理论研究与宣传平台(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恩施三岔口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6个教学实践平台和2个社会服务平台。

抓特色和创新,实现学科建设的弯道超越发展

中南民族大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起步晚,基础薄弱,要想快速提升学科建设能力,必须另辟蹊径,差异化发展。于是,该学科探索出了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凸显民族团结教育的特色、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在此基础上,还凝练了三个特色学科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及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史研究。经过近些年的建设,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史研究方面,有了稳定的研究团队,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抓机遇、追先进、补短板,积极实现学科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的有效对接。一是做到“聚焦”发展,把队伍建设聚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方向上来,要避免学科研究分散化、碎片化,要构建学科研究的学术共同体。二是坚持“一体”发展,即实现教师的科研方向、教学方向、社会服务方向三者有机统一,相互支持,努力克服了错位、“两张皮”的现象。三是采取“集群”发展,即教师队伍协同创新,共同攻关,通过借助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做大项目,出大成果和好成果,并且每个人在团队协作中实现共同成长。四是做到“三个归位”、“三个靠拢”。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学院组织、引教师向学科、专业、方向归位和靠拢,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向学科专业靠拢、教师向团队和基地靠拢、团队向大的教学和科研项目靠拢。在这些努力下,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学科方向、科研方向、教学方向的三个研究方向统一。

抓队伍建设,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提供力量保证

学科是龙头,队伍是关键。为了解决思政课教学和学科点建设的队伍规模不大、人才不足、力量不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四个结合”,实现队伍人才合理建设。即引进人才与内部培养结合、引进高层人才与青年后备人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内部培养人才与校内人才整合相结合。这些做法,不仅解决了教学科研的需求,而且也扩大了人才队伍。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现在拥有一支有规模有活力的学科队伍。目前,专兼职队伍60人,其中专职54人,校内兼职教师5人;教授15人、副教授27人、获得博士学位39人;还有10多人为特聘教授、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有战斗力的队伍是取得成果的基础和条件。近8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7项,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科项目24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5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8项,出版专著40多部,CSSCI来源期刊及以上论文15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18项。

教师的成长和素质提高需要有持续的培训、学习和交流。中南民族大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师实行了“青马工程、三级培训、教师帮带、集体备课、社会实践考察、示范课、讲台沙龙、学术交流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培养制度。近年来,该校举办“教授、博士论坛”10次,对3名青年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培养,参加学术交流人员达200多人次。2013年围绕十八大精神、课程内容、学科建设、教学方法举办本院教授和博士报告会6场。目前,已经培养了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5人,校教学名师2人;有5人被评为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有2人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奖。

抓社会服务,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空间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思想之光”宣传团,在校内外开展理论宣讲,每年宣讲20多场,使党的理论和政策进村入户。该院承担的湖北省宣传部门恩施市三岔乡三岔口社区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创建了“五点一体”的建设模式、社会服务模式和理论宣传模式,使示范点实现了“理论宣传点、社情民意观测点、专家学者科研调查点、学生实习实训点、为民办事服务点”的结合,真正实现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该示范点已连续3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示范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期进行社会调查,积极发挥资政服务的作用,一篇调研报告被国家采用。同时,还承担了10多个社会调研项目,师生撰写近百篇调研报告,出版了3本《中国民族地区发展报告集》,有5篇调研报告得到了有关部门领导的批示和采纳。

抓理论宣传,延伸拓展学科的社会影响力。2013年,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2012年在全国高校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在121所参评高校中并列第11名,位居民族高校首位;2011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基层单位”。

国家领导人指出:“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凸显民族特色,回应现实问题,在履职践诺中体现作为、体现责任、体现担当。(李从浩 阎占定